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本港零售市場仍面臨不小挑戰,昨公布的5月份零售銷貨值總數據挫11.5%,已是連跌三個月。業界應明白,由旅客到市民,消費模式均呈急劇變化,零售市場須積極應變,用好中央惠港新政策,拓展「新零售」模式;同時有關統計也須調整,才可與時並進,開創新天,不致落後時勢。 旅客來港消費呈現新變化,特別是內地客,再非買買買,更多看看看;拓展「旅遊新零售」,既是各界共識,也愈來愈迫切。黃金周效應下,5月份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銷貨總額按月回升6.6%,但按年卻大跌27%,跌幅為所有零售商類別中最大,與疫前即2019年比較更挫40%,足見依賴內地客來港「血拼」已非易事。時間再推遠點,相關奢侈品的銷售早於2013年見頂,去年則較高峰削了近半。旅發局的調查亦印證,內地來港過夜客的人均消費同樣在2013年見頂。中央政府近月先後推出惠港措施,包括擴大自由行城市,提高來港消費免稅額,加上港府積極發展盛事經濟、推動無處不旅遊等,無疑有助提高內地客來港及消費的誘因,零售業界必須好好把握;同時零售業界也須轉型升級,因應需求新變化,同步拓展新供應,不能眷戀舊路。
其實,市民本地消費亦呈新變化,網上銷售對零售市場正正有危有機——拒絕求變的肯定是危,擁抱時代才可把握機遇。最新零售銷售數據的一大亮點,是網上銷售按年大增22%,佔所有銷售的比率也攀到8.7%,創出有紀錄以來的5月份新高。統計處日前公布網上購物調查,最新2022年有46.8%即有近一半人曾經網購,早四年前則約三分之一。拓展「網上新零售」,既是未來大勢所向,亦是業界加大發展以至生存的出路。值得留意的是,上述網上銷售只包含本地零售商,換言之市民到內地和海外網站的跨境消費並沒計算在內。北上消費及外遊消費,導致部分本地購買力流失,其實網上跨境消費亦然;追溯零售銷貨數據,其實衣履和耐用品便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見頂,去年兩者均較高峰少了25%,網上消費愈趨流行無疑是一大推手。當局表示,政府會通過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等,協助零售業採用現成的數碼科技方案;業界誠須用好政策,以免遭時代淘汰。
體驗式消費尤其是服務式消費的崛起,也是極具潛力、方興未艾的市場。查統計處的零售銷貨統計,僅包括消費者在貨品方面的開支,但不包括佔消費者整體開支超過50%的服務開支,例如房屋、餐飲、醫療及保健服務、交通及通訊、金融服務、教育及娛樂等。而不論旅客抑或市民,對拓展「服務新零售」的需求愈來愈大,港府正着力推動盛事經濟、文旅經濟,以及無處不旅遊等新模式,在官方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的同時,服務提供者歸根究底來自市場,所以業界誠須不斷創新服務及升級服務,才可順應新時代。另外,統計處亦宜同時發布貨品與服務的消費數據,好使各界更好掌握消費市道的全貌。
總之,與其對零售數據自怨自艾、甚而妄自菲薄,不如積極主動地適應新變化、拓展新零售,尤其善用連串利好政策的疊加效應,香港零售業當可走出低谷,鳳凰涅槃重生,實現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