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鏽蝕艦「坐灘」、氰化鈉毒魚 菲律賓如何破壞南海生態環境

鏽蝕艦「坐灘」、氰化鈉毒魚 菲律賓如何破壞南海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7-13 21:40:19 來源:新華社

 蔚藍的海水湧向珊瑚礁淺灘,富有層次地變為淺藍或青綠色,最後卻撞到一片與海天風光極不和諧的鐵鏽上。新華社記者日前在中國南海仁愛礁目擊的這一幕大煞風景:一艘建於二戰時期的菲律賓軍艦已在這裏非法「坐灘」25年,船身鏽跡斑斑,鐵殼多處剝落。

 「菲律賓『坐灘』艦是這裏的一個環保『毒瘤』。」中國三沙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胡國林說。而這只是菲方破壞南海環境的一端,還有氰化鈉毒魚、炸魚等行為,持續荼毒這片海域。

 鏽蝕艦「坐灘」環保「毒瘤」

 仁愛礁本是一片美麗的珊瑚礁,但是在1999年,菲「馬德雷山」號軍艦毫不顧忌對環境的破壞,衝上水深較淺的仁愛礁西北側潟湖坡,非法「坐灘」直到現在。

 根據中國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8日聯合發布的《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軍艦「坐灘」過程中對礁盤劇烈撞擊、切割和摩擦,致使船舶擱淺軌跡區內珊瑚礁和大型底棲生物遭到毀滅性破壞。

 這艘二戰時期的舊艦早已鏽蝕嚴重、破敗不堪,菲方還派人在艦上長期駐守。記者在現場看到,其甲板上如棚戶區般搭建着一些生活設施。

 「鏽、漆、艦上人員排放廢油廢水、焚燒和棄置垃圾等,持續破壞仁愛礁生態環境。」胡國林說。廢舊船舶本應拖回船舶拆解廠處理,但該艦一直「賴」在仁愛礁排放多種污染,對這片珊瑚礁海域的生態環境造成長期破壞。

 上述調查報告顯示,仁愛礁礁區海水中重金屬、活性磷酸鹽和油類含量異常升高,最近檢測結果顯著高於菲軍艦非法「坐灘」前的相關歷史文獻記錄。

 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較2011年,仁愛礁礁盤的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總體減少了約38.2%,「坐灘」軍艦周邊半徑400米範圍內礁盤的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則減少了約87.3%。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楊霄介紹說,老舊艦船對環境的污染在全球多地都引起重視,比如2007年,美國幾個環保組織就三藩市灣附近已過了拆除最後期限的軍艦群造成的有毒污染起訴聯邦政府,美國海事管理局也承認,這些艦船附近水域有毒物質濃度很高。

 「在仁愛礁『坐灘』軍艦的船齡已有80年,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25年,船上還一直有人產生垃圾,這在全球類似艦船污染中是幾乎集齊所有元素的典型案例,可以說是極端惡劣的『毒瘤』。」 楊霄說。

 氰化鈉毒魚 傷十獲一

 劇毒的氰化鈉,不到一克就能致人死亡。但很少有人想到,菲方漁民居然會用包括氰化鈉在內的氰化物毒魚,對南海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菲《馬尼拉公報》去年就此刊發的一篇深度報道說,這項「技術」從美國傳來,1958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有人用氰化鈉將魚毒暈並捕撈,一個菲律賓人學會後回國如法炮製,這個方法很快就在菲律賓漁民中傳開了。

 「從開始使用算起,超過100萬公斤有毒的氰化鈉被使用……」菲律賓棉蘭老島國立大學塔威塔威技術和海洋學學院的阿爾巴里斯·塔希勒丁等人2022年在土耳其學術期刊《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其駭人規模。

 這篇題為《菲律賓破壞性捕魚綜述》的論文說,有些魚類因藏身珊瑚等處而難以捕捉,向其噴射氰化鈉溶液,可以讓一些魚暈厥後容易被捕撈。但這種方法對魚群的傷害性極大,暴露於毒液的魚約有50%會死於急性中毒。

 論文指出,一些菲漁民用氰化鈉毒魚後,最終捕撈的只佔暴露於毒液魚群的約10%,因為他們看中的只是那些色彩鮮艷且能從暈厥中醒來的魚,能賣給水族館。

 根據《馬尼拉公報》的報道,這些觀賞魚的去向是美國等地的水族館,但它們通常在幾個星期至幾個月後也會死亡,因為內臟器官已經受損。要補充這些死亡的魚,又會開始新一輪「傷十獲一」的毒魚行動。

 還有一些被毒的魚甚至流向餐桌,成為菲律賓出口的海鮮。上述報道援引海洋保護人士文斯·辛切斯的話說,與水族館和食品貿易有聯繫的毒魚行為在菲律賓多地「仍然在發生」。報道說,如果你喜歡吃某些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魚,「那你最好小心」。

 毀滅性捕撈 殃及珊瑚

 菲律賓漁民在海中使用氰化物傷害的不止是魚。「氰化物毒魚會傷害目標物種和非目標物種,它會破壞為珊瑚提供營養的蟲黃藻,引發珊瑚白化。」環保公益組織馬來西亞地球之友名譽秘書長瑪吉斯瓦里·桑加拉林加姆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珊瑚礁的物理結構仍然完整,但實際上珊瑚蟲已經被殺死。」桑加拉林加姆提到因擁有豐富珊瑚資源而全球聞名的「珊瑚三角區」,這是一片涉及菲律賓等多國的海域。她說:「我們需要查明氰化物毒魚在『珊瑚三角區』的普遍程度,終止這種非法行為。」

 其實,塔希勒丁等人在論文《菲律賓破壞性捕魚綜述》中列出菲漁民廣泛使用的三種毀滅性捕撈方式都會損害珊瑚。在毒魚之外還有炸魚,曾有海洋保護項目研究估計,大約有7萬名菲律賓漁民涉嫌從事爆破捕魚。菲律賓通訊社2022年報道,一名菲律賓漁民在西薩馬省使用炸藥捕魚時當場死亡,另有兩人受傷。水下使用炸藥爆破對珊瑚礁的破壞性自不用說。

 還有一種方式是「敲珊震魚」,即用重物敲擊珊瑚礁,把魚趕進漁網,這常常會直接導致大量珊瑚礁碎裂。

 「世界上沒有其他哪個地方的珊瑚礁受到如此嚴重的損害。」由於菲律賓從各個方面對珊瑚礁的傷害行為,公益組織「珊瑚礁檢查」曾在一篇報道中援引海洋研究人員唐·麥卡利斯特的感慨。

 楊霄表示,菲律賓作為一個群島國家,又處於「珊瑚三角區」的關鍵位置,其種種不良行為嚴重損害海洋生態。

責任編輯:朱劍明 鏽蝕艦「坐灘」、氰化鈉毒魚 菲律賓如何破壞南海生態環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