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廣州市「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2024年台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在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廣州匯龍信息產業科技園)正式啟動。廣州市委常委王世彤,廣東省台辦二級巡視員部先平,市台辦主任曾衛東,團市委副書記劉韻華等出席啟動儀式,並向實習台灣大學生代表贈送《讀懂廣州》系列叢書。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各區台辦主任,實習台生代表和實習企業代表近200人參加。
廣州市台辦負責人表示,希望台灣青年朋友把握好實習機會,在拓寬視野、提升能力、結交友誼的同時,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堅決反對「台獨」分裂,積極參與到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中來,在廣州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機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廣州實踐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為推進祖國統一、實現民族復興奉獻青春力量。廣州將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為台灣青年交流發展、成長成才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多機遇。
實習台生代表、來自台灣東吳大學的陳語柔表示,非常珍惜此次難得的實習機會,希望在加強實踐鍛煉的同時,進一步深入了解廣州歷史文化,結交大陸青年朋友,積極參與兩岸交流交融。推薦單位代表市國資委表示,將做實做細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讓台灣大學生實習期間學習安心、工作開心、生活舒心、家人放心。實習單位代表廣州中山紀念堂表示,將為實習台灣大學生提供優質實習環境和豐富實踐機會,為兩岸青年搭建更多更好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共同成長的平台。
「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台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創辦於2018年,七年來,累計吸引來自台灣120多所高校、超2000名台灣大學生,在廣州180多家企事業單位或科研院所實習交流,成為台灣青年走進廣州、了解廣州、築夢廣州的重要品牌。
本次實習,由廣州市台辦主辦,廣州市穗台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廣州趣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南沙區台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承辦,市國資委、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團市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台協等單位協辦,重點面向市屬國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港澳台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廣泛徵集覆蓋金融、法律、生物醫藥、智能製造、互聯網等領域的1000多個優質實習崗位進行匹配,為台灣青年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拓寬視野、提升競爭力等提供舞台。
共有三個方面的突出亮點:
一是實習規模「超」。實習活動吸引了來自台灣清華大學、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台灣中山大學、東吳大學等23所台灣高校,以及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近10所大陸高校,近200位台灣大學生踴躍報名,共有120名台灣大學生在廣州7個區的50家企事業單位實習體驗,規模較去年增長一倍,其中超過一半是「首來族」。
二是活動內容「新」。實習期間,市、區台辦及相關機構將充分發揮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中心地、改革開放前沿地的優勢,舉辦形式多樣、符合青年人特點的交流研學活動,包括組織「嶺南文化之旅」、參觀近現代革命歷史展館、赴廣州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參訪等。同時,將首次舉辦「印象廣州」短視頻創作比賽,組織台灣大學生圍繞「創新之城」「老城新韻」「綠美廣州」「美食天堂」「人文風采」五大主題,拍攝反映廣州高質量發展和實習收穫成果的短視頻,引導台灣大學生「沉浸式」體悟廣州歷史文化底蘊,親身感受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真實記錄豐富多彩實習生活。
比賽將引入專業團隊進行短視頻拍攝內容和方法的輔導,並評選出20部優秀短視頻作品在境內外媒體平台展播,從台灣青年視角講好「廣州故事」、展現「廣州形象」,激發台灣青年來穗追夢築夢圓夢的熱情。
三是服務保障「暖」。主辦方為實習台灣大學生提供免費住宿和餐飲、交通、通訊補貼,購買人身意外保險,提供貼心的廣州生活指南和遊覽資訊,協助台灣大學生辦理電話卡和銀行卡,為台灣大學生在穗實習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周到服務保障。
據悉,廣州市始終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為台灣青年來穗發展提供支持。建立「60+15+10」惠台政策體系,發布和實施「五樂計劃」,為台灣青年共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南沙開發開放等重大機遇提供政策保障。建成「1+2+3+11+N」面向台灣青年的服務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首家「一站式」綜合性台灣青年服務平台,擁有3家由國台辦授牌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累計入駐台青創業項目近200個,為參加「青創杯」台灣賽區比賽並成功落戶廣州的優質台青創業項目提供超500萬元創新創業補助和創新人才資助,為73名台灣青年提供「樂居廣州」租金補貼,全方位支持台灣青年來穗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生活。
推動國家、省、市三級對台交流窗口平台串珠成鏈,打造「築夢珠江」「青年論壇」「校長論壇」等多個穗台青年交流品牌,成立市區台協青年會、廣州台灣青年之家、台灣青年嶺南文化講解員隊伍、台灣青年志願服務總隊和各區分隊,舉辦兩岸青年交流活動超過750場,吸引1.3萬人次台青參加。廣州已成為台灣青年在大陸成就事業、實現夢想的熱土和首選地之一。(記者 賴小青 何嘉敏 通訊員 穗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