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是每個樂團的靈魂,如同掌舵者,帶領樂團航行在音符的海洋中,引領觀眾在音樂的無垠風景中遨遊。由香港中樂團創辦的「國際中樂指揮大賽 」旨在培育中樂指揮菁英,推動大型民族管弦樂蓬勃發展,今年踏入第四屆,決賽昨日(27日)順利舉行,來自中國各地的指揮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舞台一較高下,向觀眾展現中樂多元的色彩。
黃蔚傑(左三)獲得大賽冠軍、最受觀眾喜愛大獎及最受媒體喜愛大獎;崔媛媛(右三)獲得最受團員喜愛大獎。
大賽為「中華國樂合作發展聯盟」之「ICOL頂尖青年音樂家交流合作計劃」。今年獲59人參賽,為歷屆最多。2019年底於上海舉行初賽,選出17位參賽者進入復賽後,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期至今。7月18日至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了復賽、準決賽及決賽。入圍決賽者包括朱恆誌、崔媛媛、張克、張敬一、郭盼、陳元媛、陳奕全、陳敬臻、馮天佑以及黃蔚傑。入圍者於決賽音樂會上率領香港中樂團演奏郭文景的《祭祀 — 火把 — 烈酒》及本地作曲家伍卓賢的《大樹》。今屆冠軍得主為黃蔚傑,而亞軍和季軍則分別由馮天佑和郭盼奪得。大賽的冠亞季軍分別獲頒獎盃一座,以及美金15000元、12000元及10000元獎金。獲獎者將有機會與香港中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樂團、新加坡華樂團、北京民族樂團、澳門中樂團、上海民族樂團及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等樂團合作。
馮天佑(左二)奪得大賽亞軍。
郭盼(左三)獲得季軍及最佳香港作品演繹獎。
來自台灣的冠軍黃蔚傑生於1992年,現修讀上海音樂學院碩士,曾以樂手身份參與台灣多個樂團,以及蘇州民族管弦樂團。他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訪問時分享,獲獎時心情平靜,反而不及決賽演出時激動,「每次指揮音樂會給我的感覺就如曇花盛放般,完結後總會讓人感到落寞。對我來説大賽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最珍貴的是經驗,以及與其他指揮交流的機會。」他認為是次大賽讓他獲益良多,香港中樂團及其他參賽者都是他學習的對象。他並指大賽在中樂傳承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據我了解,中國內地幾乎沒有舉辦中樂團指揮比賽。香港中樂團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並在籌備舉行第五屆,不斷提拔中樂藝術家,將中樂推向世界,很難得。」
冠軍黃蔚傑表示大賽的交流經驗讓他獲益良多。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向記者表示,舉辦大賽的初衷是為解決專業中樂團人才匱乏的問題。「近十年來,中國大型民族樂團在創作、演奏及樂器改革等領域都有豐碩成果,卻嚴重缺乏優秀的中樂指揮人才,香港中樂團大師班培養的中樂指揮人才亦沒有展示才華的國際平台。有鑒於此,樂團於2011年創辦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他續指,大賽設有嚴謹評分準則:「中樂指揮須具備作為西樂指揮的所有條件,因爲現今中樂作品類型多元,涵蓋西方交響樂作曲手法。同時,中樂指揮須擁有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在演繹作品時凸顯中國美學與文化內涵。」閻惠昌稱讚今年大賽的選手資質優秀,從初賽到決賽進步驚人,評審團對參賽者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明年將聯合無錫民族樂團舉行第五屆大賽,於無錫舉辦初賽及復賽,並以當地具代表性的作品作為比賽曲目。「我希望透過大賽發掘未來傑出的中樂團領軍人物,把中樂藝術帶上新高度。」(記者、攝影:Ruth)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表示大賽為選手提供寶貴的學習與交流機會,鼓勵更多年輕指揮參加大賽。
香港中樂團於音樂會宣布明年與無錫民族樂團聯合舉行第五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