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張家朗江旻憓巴奧奪金 劍擊之城是如何煉成的?

【來論】張家朗江旻憓巴奧奪金 劍擊之城是如何煉成的?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8-04 16:53:3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楊華勇

香港運動員近年在世界比賽中屢獲佳績,在奧運場上更加發揮理想。今年破紀錄的奪得兩個金牌,是運動員努力打拼、刻苦訓練多年的成果。香港劍擊隊在巴黎奧運三天內奪兩金,30歲的江旻憓先反勝東道主法國選手在女子重劍(Épée)封后,緊跟着27歲的張家朗衛冕男子花劍(Foil)金牌,成為68年來該項目衛冕第一人。

張家朗在決賽對戰意大利的馬基(Filippo Macchi),對方及其教練在整場賽事都被指十分「火爆」,失分時手舞喧叫及向裁判施壓。「決一劍」時,雙方曾兩度刺中對方,裁判判定攻擊無效,直到第三劍才判張家朗獲勝,過程充滿戲劇性。

而江旻憓決賽對陣東道主法國的劍手瑪露比頓(Auriane Mallo-Breton)時,現場法國觀眾吶喊聲沸騰,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親自到場觀戰,她在巨大壓力下初段落後,三個回合後追平並「決一劍」勝出。

根據國際劍擊聯會(FIE)最新排名,香港運動員佔據兩個單項排名世界第一——江旻憓以總分262分保持女子世界一姐地位,張家朗則以252分重返男子世界第一。

劍擊是歐洲運動,香港作為前英國殖民地,二戰前已有劍擊愛好者,主要是洋人,一批葡藉劍手在二戰期間移居澳門並接受前葡萄牙奧運選手訓練,戰後回流香港,其後在港的英軍劍手也開始參與本地劍擊活動,促成1949年成立香港業餘劍擊總會,並獲加入英聯邦劍擊協會。

劍擊運動近年在香港逐漸變得普及,多間劍擊俱樂部亦於2000年開始迅速成立,參與這項運動的人亦愈來愈多。有見及此,劍總與體院亦制定了一套更嚴格及公平的機制來挑選劍手接受精英訓練及代表香港出賽;準則是按照香港比賽成績及本地排名,成年及青年成績最好的八名才可獲得入體院訓練的機會。成為了體院重點培訓的運動員後,劍總更會按各人的香港排名,訓練出席率及教練對運動員狀態上的評估等等, 來選出能代表香港出席各比賽的劍手。而體院的精英培訓,亦發展到現時除了技術訓練外,還有各部門的心理、體能、營養及科研等範疇的支援。當中當然包括物理治療,以確保運動員能從傷患中盡快恢復最佳狀態。

香港人口僅700多萬,卻能持續出現世界一流劍手,站穩世界頂尖隊伍之位。圈內人士稱,全港習劍人數保守估計多達2萬人,主要來自大中小學校隊以及香港劍擊總會旗下近50間私人劍校。

另一方面,香港劍擊隊非常重視海外交流,運動員每年要到海外參加七八個比賽,包括劍擊世錦賽、亞錦賽和世界盃,教練會在賽事之間安排為期兩周至一個月的海外集訓,每年至少四次,讓運動員適應時差和累積國際經驗。

張家朗的爸爸張子倫和媽媽陳雪玲皆是籃球運動員,故遺傳了父母的過人身高與運動天分。本來父母希望他成為籃球員,但看到張家朗小學四年級時與劍擊運動結緣,也見到他對劍擊有天賦,決定支持兒子參加劍擊運動。張家朗在直資林大輝中學讀至中四時,有感難以同時兼顧學業與運動,故向家人表示希望停學,專注當全職運動員發展劍擊。起初爸媽對此保留,甚至反對,畢竟在港停學不是常見的事。擔心兒子人生路向,也是人之常情。憑着張家朗對劍擊的熱情、努力,他用了一年行動證明,說服了父母,踏上「少年劍神」之路。張家朗兒時曾在「香港劍擊學校」受訓,甚至當年指導張家朗的老師依然在學校執教。前香港代表隊選手連寳香告訴記者,她從中學才開始接觸劍擊,因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獲得優異的成績才被挑選進體院,而後代表香港參加了奧運,現在成為一位兼職劍擊教練,培養着下一代出色的運動員。她希望通過張家朗奪冠的金牌效應而獲得的熱潮能夠令劍擊在香港更加普及。

江旻憓是家中獨女,媽媽滿心期望把囡囡栽培成為優雅的女生,自小便帶她學芭蕾舞。她看着鏡中的自己,自覺「跳得好肉酸」,一上跳舞班就哭。兜兜轉轉,江旻憓學過跆拳道,令媽咪覺得太粗魯,轉學優雅的花式溜冰,一學六年,也未有突出成就。到後來由爸爸「發掘」了劍擊這項運動,以「格鬥芭蕾」劍擊運動,令江旻憓保持了媽媽想心目中貴氣優雅,也滿足了她愛好格鬥運動的性格特質。江旻憓從11歲開始學劍,13歲越級獲得全國少年錦標賽U17組冠軍,到亞洲冠軍、世界盃冠軍、世錦賽季軍,到30歲終於在奧運舞台上勝出漂亮的一仗,成為世一女劍神。江旻憓不僅到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還進一步到內地深造拿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碩士學位,現在還是香港中文大學法律系在讀博士生。這一方面盡顯她追求卓越、盡善盡美的學霸本色,更深層背後,則顯示出新一代香港年輕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選擇。

一段時間以來,香港中產以上家庭更願意讓孩子學習並回溯這項運動如何從殖民地貴族項目發展成為今天在中產階級普及的運動。這項有「格調」的運動,很多名校都會組織擊劍校隊吸引學生入讀,持續至今天的校際劍擊比賽始於1960年,讓擊劍在年輕人群體更為普及化。香港擊劍一個較大的改變熱潮,是上屆東京奧運張家朗奪冠帶來的。他的奪冠,讓香港大眾突然間更廣泛認識這個奧運項目,特別是讓很多小朋友認識、喜歡上這個項目。

香港擊劍隊在1978年亞運會取得殿軍,當時仍是比較業餘的階段,成績已經不俗。發展至今,香港的男女劍手都進入世界排名前十。全世界的劍擊隊都有海外集訓,是常態,但港隊在這兩屆奧運前的預備時間裏,明顯投放了更多資源。

香港擊劍選手得以閃耀巴黎,首先歸功於特區政府近年來對體育精英化、專業化、普及化的資源投入。特區政府投入資源聘請外教打造精英運動員,江旻憓的羅馬尼亞教練和張家朗的法國教練都是擊劍界名宿,無論在技術、心理輔導方面都給予運動員極大支持。

頂圖:張家朗(右)和江旻憓(左)第3度征戰奧運。(香港劍擊總會fb)

責任編輯:鄭嬋娟 【來論】張家朗江旻憓巴奧奪金 劍擊之城是如何煉成的?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