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晚,在「中國隊加油」的吶喊聲中,第三次征戰奧運會的李倩力壓巴拿馬老將貝隆,為中國拳擊隊摘得巴黎奧運會上的第三枚金牌。比賽結束後,她與同為奧運「三朝元老」的貝隆緊緊相擁。「備戰奧運不容易,這是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的惺惺相惜。」李倩說。
這是李倩練習拳擊的第17年,從里約的銅牌、東京的銀牌,再到巴黎奪金,拳擊陪伴她走過了人生一半的時光,也教會她許多生活的道理。
拳擊教會李倩的第一課,是直面恐懼。「拳頭實打實地打到臉上,會激發本能的恐懼。但一點一點克服恐懼後,我發現自己慢慢成長了。雖然被拳頭打到會很疼,但我更會想辦法去躲開對方的攻擊,並抓住機會反擊。對於生活中出現的壓力和挑戰,我也不再躲避。」
隨之而來的第二課,則是堅持。「父母一開始堅決反對我練習拳擊,他們覺得正常人誰願意天天被拳頭往臉上打?我勸了很久,才讓他們同意。也因為這樣,在我想要半途而廢時,我會覺得拉不下面子,所以就一直堅持了下來。」
李倩說,她要感謝的,還有做人生關鍵抉擇時的每一次堅持。「比賽失利後,想要放棄的心情是最需要克服的挑戰,我也一直在說服自己要堅持。東京決賽失利後,對我打擊挺大的。但如果我當時放棄的話,就不會拿到這枚金牌。我有過很多遺憾,但在拿到(金牌)、在裁判舉起我手的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遺憾、苦澀和累都已經過去了。」
李倩最早是籃球運動員,看起來是從集體項目轉到個人項目,但她卻覺得團隊精神始終都在。「拳擊看起來是一個人在拳台上打,好像很孤獨。但其實拳台下,不論是教練、陪練、保障人員還是中心領導,大家都為我凝聚出一股力,支撐着我往上爬。團隊感始終環繞着我。」
從2008年進入國家隊,到2013年正式代表中國隊參加國際比賽,這之間,李倩當過5年陪練。她說,這段時光教會她什麼是大局觀。
「當陪練時,我全心全意地陪伴主力隊員,不會覺得她們上去了,我就沒有機會了。因為陪伴她們訓練的過程中,我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論是場上的對抗,還是應對比賽的壓力,都讓我變得更加成熟。」李倩說。
倫敦奧運會首次設立女子拳擊項目,此後12年間,李倩在奧運賽場集齊金、銀、銅牌,也見證了中國女子拳擊隊伍的不斷壯大。從拳擊里體悟人生的她說:「希望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感染更多體育人與體育愛好者,讓中國拳擊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