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第十九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老電影人系列訪談之國家一級攝影師陳長安:不同的時代 不同的光影

第十九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老電影人系列訪談之國家一級攝影師陳長安:不同的時代 不同的光影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8-17 15:44:06 來源:香港商報網

    人手一部數碼相機,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想從哪個角度拍,就從哪個角度拍,手持相機不能覆蓋的區域,還可以用無人機拍,如果沒拍好,還可以隨時重拍——高科技加持下的當代攝影師,讓國家一級攝影師,老長春電影製片廠(簡稱「長影」)人陳長安很是羨慕,「我們當年要有這樣的設備,那該多幸福!」

圖說一:光影路.jpg

光影路

    陳長安的攝影之路,開啟於1958年。那一年,全國都在趕超加速,作為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的長影,為了拍出更多的影片,也開始面向社會招聘影視人才。當時只有18歲,還在讀高中的陳長安,也藉此機會應聘進了長影。

    進入長影后的陳長安,被分配到了第五創作組,從攝影三助理開始做起,一直做到二助理、大助理、場工、副攝影、攝影。「為什麼這麼複雜?需要這麼多人?因為那時的攝影機比較笨重,別看攝影師有六個人,其實每個人的分工都不同,副攝影主要和攝影師一起研究創作;大助理一般負責分鏡頭、角度、焦點等等,二助理負責管理膠片,三助理負責機器設備的正常運轉,場工負責推拉移搖、移動車。」陳長安表示,即便攝製組有六個人,一旦需要上山或者上高地取景,仍然不太夠用。

圖說二:陳長安訪談照片.jpg

陳長安訪談照片

    除了機器笨重,那時候的拍攝條件也十分艱苦。「我們那時候只要一進劇組,每個人都要帶着行李,在農村拍戲就和老鄉住在一起。到部隊拍戲,就住士兵營房。哪有現在住高級賓館、酒店的條件。」陳長安表示,吃住各方面都很容易克服,最讓他難受的是,很多時候費了很多功夫,還沒拍出最理想的效果。

    「茫茫無際的蘆葦盪中,淡淡的白霧若隱若現」,這是《飛來的仙鶴》中的一個全景鏡頭,如果有現在的無人機,拍攝這樣的鏡頭會簡單得多,但當年為了拍好它,陳長安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陳長安恐高,但為了捕捉到從遠處飄過來的白霧鏡頭,他必須要坐在8米高的起重機上,好在機器一轉,聚精會神的陳長安就忘了這茬;好不容易不恐高了,在放煙霧的時機上,又出現了難題。為了呈現更好的煙霧擴散效果,放煙人員需要在上風口1公里處放煙霧,而攝影師、演員則需要處在下風口拍攝、表演,三方之間距離很遠,當時又沒有對講機,更沒有手機,放煙霧的時機應該如何拿捏?商量之下,三方約定掐鐘點放煙霧,辦法雖然有了,但大大影響了拍攝效果。「當拍完這個鏡頭,我們大隊人馬撤退的時候,才發現這時候的煙霧擴散效果是最好的,可惜當時太陽要落山了,膠片又十分珍貴,儘管很遺憾,但也不能重拍。」陳長安表示,那時候拍電影,這樣的遺憾很多,但條件如此,也沒辦法,各個部門都在克服很多困難。比如照明師,經常需要在幾米高的高架上來回跑着調燈光,一會燈太亮,得用遮光板擋一擋,一會燈又暗了,得加強。在拍攝某部電影時,因為三天三夜連續拍攝,有個燈光師還困得從高架上摔了下來。等燈光架好了,那種強光經常照得演員睜不開眼,有演員的眼睛還被刺激壞了。「沒辦法,那時候的機器感光度只有12度、24度,哪像現在200度的感光度,不打強光根本拍攝不清楚。」看着採訪現場高科技的拍攝裝備,陳長安感慨地說道。

    儘管當時的拍攝條件艱苦,拍攝環境簡陋,但從1958年正式進入長影,到1999年退休,陳長安還是拍出了《飛來的仙鶴》《水晶心》《戈壁殘月》《民國特大謀殺案》《殺機四伏》等25部經典影片,還培養出了李力(《開國大典》攝像)、王簡等著名攝影師。

    「長影的一大特點,就是很多人不是科班出身,攝影師也是這樣,很多都是土生土長,都是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帶出來的。當年我的老師舒笑言就是這樣全心全意的教我的,我做了攝影師之後也就全心全意地教我的徒弟。」陳長安希望,除了這種師傅毫無保留帶徒弟的傳統,老長影人在艱苦條件下的敬業精神和高標準的創作要求,新長影人也能夠繼承,「在這麼好的條件下,希望長影能夠在思想上、藝術上再創輝煌,為廣大觀眾奉獻更多、更好的影片!」(記者 冀文嫻 實習記者 馬婉怡)

    頂圖:第十九屆中國長春電影節

責任編輯:嚴燕紅 第十九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老電影人系列訪談之國家一級攝影師陳長安:不同的時代 不同的光影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