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水貝 與珠寶無關的名字 與珠寶有關的故事

港深地名故事|水貝 與珠寶無關的名字 與珠寶有關的故事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8-18 09:07:5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6.jpg

作者:尹昌龍

水貝作為深圳羅湖一個有600多年歷史的老村落,類似的名字還有如田貝、湖貝等,可以說是嶺南特有的村落命名方式,不難想見其綿延至今的歷史。同時,在進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水貝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遷?這些變遷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這些都值得一一探究。

1

與珠寶無關的命名

在對水貝作深入調研之前,竟然一直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而且這個誤區存在於許多人身上。都知道水貝是珠寶產業的集聚區,所以想起水貝這個名字,就自然而然地與珠寶、與寶貝聯繫在一起,於是就有了一個自然而然的邏輯:貝是長在水裏的,所以又稱水貝,而被稱為水貝村,就極有可能是村子裏以養殖水貝為營生,並且由此成行成市,形成水貝產業。早些年讀李商隱的詩《錦瑟》,其中就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就講到海邊採貝的鮫人,在月明之夜採出的珠貝晶瑩剔透,彷彿眼淚,而將珠寶與玉石相並稱,更是指朦朧閃現的美好事物。

然而再作探究的話,就會發現,水貝作為村莊的名字,與珠寶毫無關係。與水貝村的村長聊天才知道,水貝村原來不叫水貝村,而叫水背村,他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他們上學的時候寫的都是水背村,為什麼呢?因為村子是在水的背面、背後,所以叫水背村。什麼水呢?其實是兩個相連的水塘,叫隔塘。當初立村的時候,考慮到水源問題,所以選擇臨近水塘。這種命運方式不僅有水貝,當年田貝就是指在田的背面,莊稼地後面的村子,而湖貝村呢,就是指在湖的後面的村子。有水有田,在農業經濟時代,這才是關鍵的生產要素,也是立村之本。至於為什麼把「背」改成「貝」,據了解,大約有三個原因,一是背字筆畫多,不太好寫,對於識字不多的鄉下人來說,用同一個發音的貝字取代,要簡單得多,也好寫得多;二是背字總是有些不太順的意思,如背運,指不走運,所以要換一換運道;三是貝指寶貝,就像水裏的珠貝,熠熠生輝,非常閃亮,很吉利。

事實上,在改革開放之初,當萬千移民向這片土地匯聚的時候,一些老舊地名也迎來了「改寫熱」,改寫後的名字往往既很祥瑞,充滿積極的暗示,又很文雅,很「鬱鬱乎文哉」的樣子。如水背村改成水貝村,如西瀝湖改成西麗湖,香瀝水庫改成香蜜湖等。還有上步區下步廟改成福田區上步廟,應該說是改名字的成功案例,否則「上不去下不妙」的諧音怎麼聽怎麼不順。當然,有些名字在老深圳的方言聽起來沒問題,但用普通話說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名不正則言不順,改了名字有了美好的寓意,特區的事業發展也有了更一帆風順的祝願。

2

從冀清河到粵水貝

水貝村當初有個古色古香的門樓,在舊改中被拆除,水貝人又修建了新的門樓。門樓金碧輝煌,用的都是從福建採購的最好的大理石,門樓上的字和圖案都鑲金帶銀,有一種富貴氣,當然這也正是珠寶產業基地的範兒。門樓建得像凱旋門,寓意着成功與勝利,以體現水貝人的那份自信與自豪。然而,水貝人在意的不僅僅是堂皇的門樓,還有門樓左右的那兩副對聯,「水伴皇羅清族人思昌衍,貝連勝地和源天月最明」,這門聯跟村裏「思月張公祠」的對聯有點類似,「水繞龍塘奕祖仝人思月,貝蕃建樹紀銘先主清河」。其實這兩副對聯都有異曲同工的創意,即把水貝、清河都鑲嵌在對聯中,無論「水伴皇羅清族」「貝連勝地和源」,還是「水繞龍塘」「貝蕃建樹」,都少不了對水貝的那份讚美與祝福,而飲水思源,兩副對聯都懷終追遠,追到水貝的祖上——河北清河,那裏有先祖,那裏有水貝的根。一直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水貝張氏宗族也同出一轍。

1.jpg

思月書院大門。 資料圖

講水貝,必須得講到湖貝,還要講向西,講黃貝嶺。羅湖的這幾個老村落,不僅在地理上相連,更重要的是血脈相通,這背後就是張氏宗族的歷史。水壩村的立村始祖是張遠澗,而從張遠澗的長子張玉軒,再到下一代張松月都定居在水貝。張松月有四個兒子,即長子張思月,次子張愛月,三子張懷月,四子張念月。祖上定居水貝後,隨着家族的繁衍,原來的村落空間已無法支撐後代的生存與發展,於是除長子定居原村外,其他都陸續外遷。長子張思月留在水貝村,而次子張愛月移居向西村,三子四子張懷月、張念月則移居湖貝。而另外的堂親,則定居在黃貝嶺。推衍下來,張氏宗族從張玉軒始,長子都堅定地留在水貝村,水貝堪稱是張氏宗族最有發言地位的一支了。水貝村的祠堂叫「思月張公祠」,就是以曾經的長子張思月來命名的。其實最早並不叫思月張公祠,而叫思月書院,其實就是張氏一族的祠堂。書院並不只是有私塾,其中不僅立有祖宗的牌位,還立有至聖先師孔子的塑像。書院有祠堂的功能,這在廣府文化中並不少見。像西鄉鄭氏宗族所建的著名的綺雲書室,同樣也有鄭氏祠堂的功能。說起來,水貝人還有另外一層光榮。當年的思月書院,曾經在現代史上與著名的省港大罷工相聯繫,罷工工人有組織地乘坐廣九鐵路列車,從香港轉運廣州,而靠近深圳站的思月書院就成為重要的中轉站,周恩來曾在此做過指導和聯絡工作。思月書院因此成為中共紅色歷史的重要紀念場館。後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老東門改造中,思月書院被拆除,但考慮到它在紅色歷史及張氏家族中的歷史地位,書院又得以就近重建,並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重要的紅色單位歸體制內統一管理,於是水貝人又不得不重建起思月張公祠,以作為張思月這一族人的祠堂。

3

不容忽視的文教高地

講水貝的文化和教育的歷史,其實有比思月書院更具代表性的就是雍睦堂。張氏宗族的雍睦堂就位於東門老街即當年的深圳墟中。深圳墟就是由張氏族人所建,而雍睦堂就是從墟市的收入中抽取若干並建造而成。雍睦堂的功能是什麼?雍睦,顧名思義是指團結、和諧,就像古書中所講的「上下怡然,莫不雍睦」,講的是家族內部很團結、很和諧,因而很安寧,很幸福。雍睦堂原本是家族祭祀的場所,祭天、祭地、祭祖。而祭祀作為重要的家族活動,其目的就是達到家族團結安寧的狀態。中國的古村落中,叫雍睦堂的應有盡有,但雍睦堂的功能又有所不同。張氏家族所建的雍睦堂,不僅在於祭祀,還有教育的職能,是作為私塾甚至社區學校出現的,為張氏族人包括族人之外培養人才,而所講的祭祀功能,反而更多是由思月書院來承擔。正是從雍睦堂出發,才有了後來的深圳小學乃至深圳中學。

2.jpg

深圳小學。 資料圖

1.jpg

深圳中學。 資料圖

從1911年開始,中國教育逐步從私學轉向公學,水壩及周邊村落也轉向現代教育的路子。類似的情況,南頭鳳岡書院演變到南頭小學、南頭中學,都差不多走過同樣的歷程。有意思的是,當年南頭是寶安縣衙所在地,也是後來的寶安縣的行政中心,再加上鳳岡書院的加持,南頭中學自然是寶安排名第一的中學,或者直接稱為寶安中學,又或寶安第一中學。只是到後來,寶安成了深圳的一個區,南頭中學才不再用到寶安的名字。而當年的深圳小學乃至深圳中學還不足以雄踞寶安縣的榜首,他們還只是以深圳鎮的「深圳」來命名。曾幾何時,當深圳成為城市,成為特區的名字後,深圳中學、深圳小學反而成了以城市和特區命名的學校。重要的不僅是名字,背負着雍睦堂歷史的深圳小學,特別深圳中學,還一舉成為深圳中等教育的標桿。就說今年的高考,被推薦和考中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就高居整個廣東的榜首,這不僅是一所中學,也是整個城市的驕傲。而講深圳中學就要提到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張煊林,他曾經擔任過私立深圳小學的校長,使深圳小學規模擴大到300餘人,並推行了各種新的制度,使學校管理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同時,張煊林還為雍睦堂籌建中學而奔走,今天深圳中學依然將張煊林作為重要的創始人。

4

水貝的珠光寶氣

如果說大芬是中國著名的油畫村,那麼水貝就是中國著名的珠寶村。當年大芬油畫出口佔據了中國文化產業出口的半壁江山,而水貝則擁有了中國珠寶產業接近70%的份額。世界珠寶在中國,中國珠寶在水貝,可謂名副其實。水貝有中國第一家珠寶博物館,而且是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成;水貝有7000多家珠寶企業,是中國珠寶企業最密集的街區。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評選出40年40人,其中珠寶行業作為深圳最有代表性的優勢傳統產業,其入選的代表人物,就是珠寶企業TTF的吳峰華。吳峰華就一直被稱為水貝珠寶業的「瘋子」,為設計最好的珠寶而「不瘋魔不成活」的人。當年吳峰華為開拓海外市場而苦於英語差,吃飯睡覺都要滿口英語詞彙,結果一舉成為珠寶行業的英語達人。而他孜孜以求從漢字、從中華文化資源中開創珠寶美學的路子,可以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代表人物。

1.png

水貝黃金珠寶店舖。 資料圖

講特區發展,就必不可少要講到珠寶業,當年就有人把特區叫作出口加工區,其實這正是特區當年的初衷,利用深圳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加工產品再銷往海外,從而創造巨大的利潤,這也是特區最早的商業模式。珠寶行業可以說是代表,早期深圳有八卦嶺工業區、沙頭角工業區等代表性的產業園區,其中,沙頭角工業區就曾經有不少港商的珠寶加工企業,港商利用內地勞動力加工珠寶,再經香港銷往海外。香港的珠寶加工業因此轉移到成立之初的深圳。隨着珠寶企業聚集得越來越多,行業也開始溢出沙頭角向水貝發展。水貝,包括羅湖,對於港商來說更便利,同時城市化程度更高,不僅有利於加工產品,也有利於展示與銷售,再加上羅湖區乃至深圳市有意用行業政策加以引領,於是水貝便成為深圳乃至中國最大的珠寶業集聚地,深圳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中國國際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等的建立,以及深圳國際珠寶展覽會的召開,使水貝珠寶、深圳珠寶成為區域乃至全球的品牌。而2015年愛迪爾珠寶、2017年周大生珠寶相繼上市,則標誌着深圳珠寶市場主體地位的逐步確立。

1.jpg

水貝水晶廣場內商家展示珠寶設計成品。資料圖

有意思的是,水貝的珠寶行業也在進行轉型和轉移,據說當年潮州人、福建人都聚集於水貝,他們手很小,但很靈巧,珠寶加工的活,做得細,做得精緻,慢慢地發家致富,並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自己也從加工者一躍而成為老闆。據說水貝邊上的高檔小區住着的基本上都是從珠寶行業起家的。隨着水貝知名度、影響力擴大,僅僅從事珠寶加工行業的利潤率偏低,於是加工部分開始向特區外轉移,龍崗的李朗開始成為珠寶加工業新的聚集區,而水貝則成為珠寶展示與銷售的中心,水貝李朗又形成了前店後廠的關係。深圳的國家級展會文博會,水貝珠寶就是重要的分會場。都在說一個故事,說水貝珠寶美輪美奐,中東的王子來了,愛不釋手,站在櫃台邊說,「這個那個,不要」,正覺得這樣失望之時,卻聽到說,「其他都包上,都要」。水貝因此也大大抬高了文博會的交易額。

水貝的故事還在延續。由富而貴,水貝珠寶因此會是一個創意的故事、創業的故事,而其背後,正是一座城市的縮影。

作者簡介

尹昌龍,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深圳市政協文化文史委主任、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曾任深圳市閱讀聯合會創會會長,深圳市文化局特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文體旅遊局(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主要著作有:《1985:延仲與轉折》《重返自身的文學》《別處的家園》《全球化的煙花》等,主編《深圳全民閱讀發展報告2016、2017、2018、2019、2020、2021》,編著《文化深圳從閲讀開始》《以書築城 以城築夢:深圳書城模式研究》等,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等。

1.jpg

責任編輯:鄭嬋娟 港深地名故事|水貝 與珠寶無關的名字 與珠寶有關的故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