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灣區客家人的追「根」鑄「魂」之旅

大灣區客家人的追「根」鑄「魂」之旅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8-20 09:17:0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楊宏海 序

客家人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南遷漢族移民群體中的一支,是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漢族民系之一。所謂「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說的就是客家人不斷遷徙、落地生根、播遷四海。過去,有不少描寫客家人的文學作品,如程賢章的《圍龍》、譚元亨的《客家聖典》、安國強的《客家大遷徙》等,大都是以宏大視野去描寫客家人波瀾壯闊的人文變遷。最近看到一部紀實作品書稿《客家魂:廣東白企村人文圖譜》,以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只有 2000 多人的客家鄉村為觀照,去追溯客家人的前世今生與鑄「魂」之旅,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程明盛是中山日報社副總編輯,中山市首屆十佳記者。他是湖北省孝感人,卻對被譽為「東方猶太人」的客家人深感興趣。作為一位從事新聞業的作家,程明盛曾創作出《大國空村》《出伶仃洋:崖口村人文鏡像》等紀實文學作品。當他深度接觸到中山市一個客家村莊—— 白企村時,產生了強烈的創作衝動,希望藉助一個村去走近客家群體。於是,他以中山白企村為點,以客家族群為線,從個體出發,由點及面,以小見大,深度挖掘客家人的精神基因,經過一年多的調研與撰寫,終於拿出了這部別開生面的作品。

以記者視角深入客家鄉村田野調查與實地採訪

白企村地處中山市五桂山區,世界八大候鳥遷徙線路之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上,擁有大自然的天然饋贈,風景秀美,三條發源於五桂山的河溪,灌溉沿途村莊後流入大海。其下轄23個自然村,是中山市自然村較多的行政村。該村開基祖大都在明、清時期,從河源、梅州等地輾轉遷來,是典型的客家山區村。

作為一個新廣東人(新客家人),在客家方言不通、資料匱乏的情況下,程明盛一開始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他以真誠的態度、以記者的敏銳與鍥而不捨的精神,贏得了白企人的信任。他常常採取聊 天式調查、臥底式採訪的形式,跟受訪對象接觸和交流,往往拋開筆記本,以一部手機替代錄音機,進入現場前就打開錄音。一天調查結束回到住處後,就及時整理錄音、照片、視頻和筆記,梳理進一步調查線索,安排接下來的工作,多數調查都在對方不知不覺中進行。

在深入調研與採訪中,作者順藤摸瓜收集資料,對白企村有了三個發現:其一是「紅色之村」。白企村所在的五桂山區(包括白企村),是當年的抗日游擊根據地,開國少將謝立全撰寫的革命回憶錄《珠江怒潮》,記錄了當年被譽為「小延安」的五桂山區,這裏留下眾多抗日舊址和英雄故事。

其二是「華僑之村」。白企村是旅外鄉親和港澳台同胞遠超過本地人口的山村。一代代白企人漂洋過海,走出了「秘魯鞋王」黃仲儒、「夏 威夷種植王」黃亮、「夏威夷快餐王」甘開松。其中戶籍人口僅168 人的燈籠村自然村,走出了三任秘魯中華通惠總局主席。在澳門,還有一位以經營「客家涼茶鋪」出名的白企人。

其三是「廚師之村」。白企村做過廚師的不下 400 人,每六個人就有一個廚師。余劍鋒和余敬科是改革開放之初從白企村走出的第一批大廚,三四十年裏,他們從家鄉白企村帶出了上百位廚師,他們的徒弟又帶出一批廚師,形成白企廚師群落,在珠三角乃至更大範圍廣有影響。

正是有了這種「發現」,令記者出身的程明盛與白企村結下不解之緣,深感白企村就像一本打開的客家書,精彩紛呈、常讀常新,總也讀不完,激勵着他融入客家這個特殊群體,去尋找客家文化的根與魂。

從白企村看新老客商的文化傳承

客商,是由深厚客家文化孕育的客家商人群體。「誠信為本、創新為要、家國為魂、四海為商」是公認的客商精神。長期以來,白企村人四海為家、開枝散葉,主要分布在美國、秘魯等國家及我國港澳地區。 他們較多通過宗親關係或親戚鄰友介紹遷徙海外,在異國他鄉長期的創業開拓中,立足商海打拼,逐步形成守望相助、抱團取暖、用人唯賢的經商之道。如「秘魯鞋王」黃仲儒與「夏威夷種植王」黃亮本身就是族親,而「夏威夷快餐王」甘開松與原鄉華僑華人也關係密切,他們之間彼此常有來往,並相互幫助,因而成就了一個個商業成功的故事,體現出白企人新老客商的文化傳承。

僅有 2000 多人的白企村,就有1/6 的人口會廚藝。追溯他們的學藝路,便追出全村一代代廚師的傳承,從中了解到一個村莊親帶親、鄉帶鄉的學藝路徑。

余劍鋒和余敬科這對叔伯兄弟,是改革開放後從白企村走出的第一批大廚,共同創辦了深圳市阿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這兩位中國烹飪大師,帶出白企廚師群落,創造性地傳承了粵菜文化,經營出一條富民之道。與他們同時出道的還有1969 年出生的余靄廉,他不僅成長為「珠海名廚」,還帶出余旭源等家鄉名廚。

白企村返鄉創業大廚甘作舟,1999 年從南朗理工學校畢業不久,便跟余敬科學廚藝,修成大廚,長期擔任大酒樓鮑魚房主管。甘作舟不忘反哺桑梓,攜都市烹飪技藝回鄉,幫助帶旺當地客家村落餐飲。

「夏威夷種植王」黃亮,其父親黃朝安於1884 年去夏威夷農場做工。黃亮久經商海沉浮,終於為家族的興旺發達打下基礎,其家族後代現有500 多人,其中在秘魯超過300 人,在港澳有100 多人。黃亮及族人經過多年奮鬥,成為成功的商人,不僅經營夏威夷瓦胡島最大的濕地農場,還創辦了當地具有地標性的房屋租賃公司「黃家村」。

「秘魯鞋王」黃仲儒,其父親早年從白企村去秘魯。1952年黃仲儒15 歲時,孤身去澳門投靠遠親,1957年又從澳門轉去秘魯,在父親的雜貨店打工,1964年創辦了現在的鞋廠,到2023 年已經59年了。工廠有一萬多平方米廠房,800 多員工,每天生產 2000 多雙鞋。他在秘魯開了38 家連鎖店,至 2023 年已87 歲,仍然老當益壯。

在海外打拼的白企人,有一種可貴的品質,就是守望相助、抱團取暖,做到識才愛才、知人善任。如黃仲儒在秘魯從事製鞋業,因1968 年初秘魯經濟不景氣,又發生一場政變,許多工廠倒閉,黃仲儒的鞋廠也到了破產邊緣,為此他向黃亮求助借款。黃亮十分器重堂侄黃仲儒的才華,擬招攬他去夏威夷打理生意,當他看到堂侄黃仲儒並沒有因挫折而灰心喪氣,而是堅持要留在秘魯重振產業,反而增添了對他的信心,當即應允借40 萬美元幫黃仲儒渡過難關、令他東山再起。

幾年後,黃仲儒成為「秘魯鞋王」。為擴大產業規模,他物色到同鄉後輩、年輕的大學生陳金海,便三次拋出橄欖枝,誠邀還在大學讀書的陳金海加盟公司。陳金海這位攻讀會計和工商管理雙學位的學生,終被黃仲儒求賢若渴的知遇之恩所感動,「士為知己者用」,以合股身份加盟,與黃仲儒合作,把公司做成秘魯鞋業界的引領者。

「夏威夷快餐王」甘開松也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19 歲那年,甘開松聽從父親召喚,奔赴美國夏威夷,不久被同鄉邀請合股買下一家牛奶麵包店。他們結合本地實際,將店子從賣牛奶、麵包改成夏威夷燒烤,針對當地人的需求特點,融合了多國的飲食元素,經過多年經營, 創造並註冊了「慕蘇比」午餐肉飯糰。「慕蘇比」用模具將飯壓成長方體, 加上醬料、放進午餐肉,用紫菜包起來,好吃又方便,很受客人歡迎,早在2005 年,該公司就成為全美 15 家增長速度最快的快餐企業之一。

實踐中甘開松認識到,連鎖企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管理人才,因此他特別注重在員工中發現人才,並實行激勵機制。他發明一種「員工晉升合夥人」制度,不惜拿出股份作為吸引優秀員工的籌碼,扶持他們開分店,幫他們擔保,還借錢給他們,由此吸引來不少擁有高學歷的青年才俊。他們被甘開松的創業激情和「員工晉升合夥人」制度所吸引,最終圓了創業夢與老闆夢。

從白企村看海外新生代客商的經商之道與家國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據《客家魂》書稿介紹,在白企村海外華僑華人新生代中,絕大多數都延續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傳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們當中不少人接受高等教育後,喜歡選擇「開店」, 即願意放棄「金飯碗」去下海經商,從這些白企籍華僑華人新生代身上, 分明看到海外客籍新生代不同的人生選擇。

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關係,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最穩定也是最具向心力的群聚關係。每逢清明前後,就有許多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返鄉祭祖,或去當地華人公墓拜祭逝去的親人。白企村的海外鄉親也不例外,而拜祭都會依照傳統的風俗禮儀。黃亮的家族在夏威夷生活了100 多年,已經融入當地,子孫後代很多人不懂中文,已經無法用中文記錄家史,但他們還是恪守「慎終追遠、不忘祖根」的古訓,用英文來撰寫家譜,以此追尋來時的路,尋找父輩祖輩的精神傳承。而今,藉助這本英文的家譜,一個華人家族的歷史,便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在中山市博物館,徵集有一批海外華僑華人的歷史資料,其中有30 多件白企村燈籠坑的僑批,都是黃氏華僑在20 世紀四五十年代從秘魯利馬寫給家鄉親人的,其中談及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村辦學校及出洋謀生等,字裏行間體現一代華僑華人深厚的家國情懷,讀了令人感動。

1987 年跟着胞兄黃偉強去秘魯的白企村人黃獻興,1995 年轉去夏威夷發展,從餐飲做起,再轉投種植業,現已擁有過百英畝菜地,是華人圈知名的蔬菜產銷大戶。他自幼就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在農莊裏所有的活都親力親為,修車、開車、搞裝修,什麼都會。妻子甘紅芳則熱情大方,聰明能幹,可謂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形成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格局,配合得天衣無縫。

尤其是他們的處事與經商之道,展示出一種客家人特有的智慧:如農場為了接送員工上下班,黃獻興專門買了一輛奔馳中巴車;農場的房子租給外人能收 2000 美元,他半價租給員工;台灣籍的業務骨幹朱台寧,讀大學時被聘來公司兼職,2022年大學畢業後正式入職公司,黃獻興送了一台小車作為畢業禮。對此,他們有自己的「經濟賬」:買一輛 15 座奔馳車花 5.5萬美元,月供表面上是農場在支付,其實是員工在供車,因為節省了員工分散居住而等車的時間,「再說,工人對人說老闆買部奔馳車給我們坐,也有面子。」又如買車送給業務骨幹,他認為「買得很有價值」。這種看似樸素的價值觀背後所計算的人生賬更高明。其實,幫人幫己,以心換心。就如送車給這位台灣籍的業務骨幹,她感恩老闆的關懷,亦全身心幫助公司打理業務,讓黃獻興夫婦出門辦事可放心,等於找到可以依靠的職業經理人。當被問到這種人生哲學是從哪裏學到的,黃獻興笑笑說:「小時候大哥就教導我『做人做事要算大賬、不算小賬』!」

從白企村看挖掘文化與生態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綜觀《客家魂》全書,有幾點印象尤為深刻。其一是語言簡潔明快、 樸實平易,人物與故事在娓娓道來之中,如小溪流水,騰着細波微浪,令人在不知不覺之中深受感染。其二是細節也是其中重要特色。如寫白企村燈籠坑村民記憶最深的百年雞心柿樹,高高地立在院子裏屋牆邊,長滿綠葉、像一個綠色衛士。柿子摘下後,先將陶缸烤熱,再將柿子疊放在陶缸里,每層柿子中間墊一層榕樹葉,裝滿後蓋上陶缸,三五天後熟了,紅彤彤的,主人先拿柿子拜月光,再分贈給鄉鄰親友品嘗……此種描繪,能勾起多少海外遊子的不盡鄉愁!其三還是在於一種「發現」, 作者獨具慧眼地發現了在大灣區背景下一個村莊的歷史變遷與客家族群新的文化特質和閃光點,令人回味無窮。

近些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給大灣區所在城市中山提供了重大機遇,同樣也給客家人這一群體提供了重大機遇。可喜的是,包括《客家魂》作者在內的有識之士,已與白企人共同攜手,努力挖掘白企村客家文化資源,探索「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實施中,白企村文化振興和生態發展的現實路徑。

隨着生態農業與文化旅遊的開發,白企村舉行了首屆白企村客家粄比賽,又舉辦了白企首屆荔枝美食嘉年華,許多農莊大廚踴躍參加相關活動。此外,農耕體驗基地、錦鯉養殖場、南藥種植園等項目也逐步在白企村興起,當地的中草藥亦運到澳門開「客家涼茶鋪」。年輕大學生、海歸等知識精英已涉足白企村,開發這裏豐沛的生態資源,幻化出一個自然天成的世外桃源。

幾百年前,客家人從梅州、河源等地遷徙而來,落戶中山白企村, 後來又漂洋過海走向五洲四海,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跡,開枝散葉。無論是扎根原鄉,還是已成為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的白企人,他們都勇於開拓,篳路藍縷,不斷豐富一個族群的遷徙史與心靈史,書寫大灣區客家人的追「根」與鑄「魂」之旅。

我在主持《濱海客家》一書的編撰中,將濱海客家的文化特徵定義為「開拓、包容、重商、進取」。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中山白企村, 便具有濱海客家這樣的一個典型特徵。感謝作家程明盛挖掘出大灣區這麼一個客家山村,呈現出眾多精彩的人物,以此講好新時代客家人尋「根」與鑄「魂」的故事,以獨特視角為客家文學版圖增光添彩,功莫大焉!

責任編輯:徐樂釗 大灣區客家人的追「根」鑄「魂」之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