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海峽觀察】「0214金門事件」順利解決有助兩岸交流

【海峽觀察】「0214金門事件」順利解決有助兩岸交流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8-23 08:28:2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因颱風推遲一周的「0214金門漁船事件」後續溝通,總算畫上圓滿句點,從陸方代表入境,到兩岸磋商達成共識,再到雙方共同參與公祭,每個環節都順利進行,0214事件的「結」終於解開,擱置爭議、務實處理、人道優先,三者缺一不可。雙方若能藉此展開善意與信任堆疊,可望打破民間交流的困局。

 今年2月14日,大陸漁船漁民二死事故,對兩岸關係影響深遠。大陸晉江紅十字會代表3月曾到金門與台方溝通,但磋商破局;大陸國台辦隨後提出四大要求:「真相、懲兇、道歉、賠償」,經過多方穿梭,兩岸終於敲定此次磋商的藍本。這次陸方代表是泉州台辦副主任李朝暉,海協會協調處長許偉偉、晉江紅,紅十字會秘書長曹榮山等;台方代表則為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與「陸委會」法政處長周鳴瑞。雙方代表在金湖飯店簽約,台方代表表達歉意,並發給兩名陸籍罹難漁民家屬撫慰金,每人人民幣150萬元。公祭結束後,兩具遺體和漁船送返大陸,讓卡關167天的漁船翻覆事件落幕。這次磋商,兩岸都秉持人道原則處理,但求順利解決。否則後續的兩岸水域糾紛與旅遊交流都無法展開磋商,因此一切尊重「以和為貴」原則。

 兩岸雙方有意「務實解決」

 「0214金門事件」出現轉機,陸方有「閩台融合」能及早落實見效的考量,台方也期盼陸客前來金馬旅遊能早日兌現,兩岸都有讓事件「結案」的企盼,因此才有雙方各退一步的共識。賴當局在「0214事件」上的轉圜,主要有三個部分:一、不再以司法程序作為理由,同意安排罹難的大陸漁民魂歸故土;二、不再以政治語言批評對方,海巡署向罹難家屬公開致歉;三、不再堅持藉磋商凸顯兩岸官方互動,但海巡署長、「陸委會」副主委赴金門致意,展現台灣地區高層的重視與誠意。此外,此次磋商時台方人員的態度較上次和藹,也讓陸方有感。大陸的讓步也有三個部分:一、不再堅持「惡性事件」的對外說詞,如國台辦在金門復談前一天的新聞稿,調整為「214撞船事件」;二、不再將「究責」作為復談的前提,尊重台方的檢調制度;三、不再完全迴避與台方的兩岸官員同場。

 在「0214金門事件」落幕後,滯留大陸4個多月的金門胡姓釣客於8月7日也順利返家。而近期從「0214事件」、胡姓釣客案、乃至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的後續處理,被視為兩岸緩和的契機。不過,這些海域執法案件原就有既定的處理程序,如今在兩岸雙方都有意「務實解決」下,才逐漸平息。對大陸來說,這些涉及基層漁民和民間交流的案件若持續僵持,不利於大陸要推動的兩岸民間往來,以及在福建試行的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因此在強調「與兩岸協商無關」下,讓相關事件落幕。亦即,大陸是為了恢復民間交流的氛圍,同時爭取金馬地區的民心,也重視國民黨(民意代表陳玉珍斡旋)的角色。從大陸的觀點來看,送返釣客,也可對台灣基層民眾持續推進融合發展。

 「以人為本」是兩岸合作契機

 「0214金門事件」的落幕,堪稱兩岸務實交流「重開機」的契機。從中可以看出當前兩岸關係的兩點門道:一、雙方有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否則不可能簽署共識文件;二、雙方都有「向前看、向前走」的意願,「0214事件」落幕絕不僅是解決事件的本身,而是着眼於下一步如何走。令人欣慰的是,「0214事件」落幕後,滯留大陸的胡姓釣客也已返家,而「大進滿88號」漁船案,也傳來有望妥善解決的曙光。由此可見,兩岸雙方可以透過一系列個案的處理和解決,建立一定的默契,並以「改善兩岸關係、恢復金廈安寧、開啟雙向交流」為努力目標。

 進一步而言,無論是旅遊業界的生計、青年學子的發展,還是金廈、福馬的民眾「一日生活圈」的便利,「以人為本」正是開啟兩岸交流合作的契機。賴當局應該已認知,支持兩岸交流是多數民意,必須尊重和回應台灣立法機構通過的解除赴陸「禁團令」,與陸方「恢復兩岸及閩台客運航線」的呼籲,相向而行。只要恢復雙向旅遊的時間表清晰,業界必然會配合增加運量。對大陸而言,大陸民眾出境旅遊需求旺盛,台灣仍是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地。因此,恢復陸客來台旅遊、陸生來台就讀,不僅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兩岸同胞和青年常來常往、交流交心」的和統理念,也事關大陸的民生福祉。

責任編輯:程向明 【海峽觀察】「0214金門事件」順利解決有助兩岸交流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