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江蘇省鹽城市舉辦 「機遇中國 『碳』路鹽城」中外媒體採風行啟動儀式。境內外35家媒體的50餘名記者通過3天行程依次走訪大豐、東台、濱海、鹽都等區域,共同見證鹽城順應雙碳趨勢,堅定不移走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做法和成效。
中共鹽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衛紅致辭表示,「綠色低碳」是鹽城的鮮明標識,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現『雙碳』行動力的一扇窗口。當前,鹽城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江蘇全省唯一的碳達峰試點城市。鹽城正努力推動能源清潔化、產業綠色化、設施低碳化、管理社會化、認證國際化五化並進。記者朋友將可以通過本次採風活動實地感知鹽城、解碼鹽城,進一步了解發生在鹽阜大地的經濟故事和開放故事。
作為江蘇三個沿海城市之一,鹽城擁有「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等戰略疊加機遇,近年來,鹽城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目標定位,加快推動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
中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和法國電力集團合資建設的國華東台海上50萬千瓦風電項目
遠眺東台北條子泥海域與竹根沙海域,便能看到125颱風機隨風「起舞」。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為中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和法國電力集團合資建設的國華東台海上50萬千瓦風電項目,年均發電量約11億度,可滿足近200萬居民年用電需求。位於大豐的中車株洲電機江蘇公司,憑藉質量過硬的風力發電機產品,加快「走出去」擴大海外市場,累計出口額超65億元,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機出口企業。
零碳產業研究院
當前,鹽城正全力推進零碳產業園高水平建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提升產業綠色競爭力打造零碳產業園建設「鹽城標準」。
走進大豐港零碳產業園碳谷管理中心,只見綠電綠證和碳交易中心智慧化管理平台上,各類數據一目了然,企業碳排放盤查報告可一鍵生成,通過數據庫、監控網、調度端協同運行,實現園區能源數據可追溯、綠電綠證可交易。
大豐港零碳產業園積極探索「綠電+氫能」發展模式,圍繞新能源及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培植髮展綠氫及海洋(合成)生物等產業,推進鋼鐵、造紙、化工轉型升級發展。園區通過提供穩定、可溯源綠電以及標準化、國際化碳排放盤查服務,着力招引有綠電需求的外資外貿企業。
射陽港零碳產業園探索「綠電+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充分發揮「能源結構合理、產業發展低碳、生態資源富集、電網架構清晰、綠色碳匯充沛」五大優勢,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綠色能源和前沿新材料、現代服務業「3+1+1」產業,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全力打造全時段綠電供需平衡的園區級新型電力系統示範樣板。
冷能是LNG中的寶貴資源,液化天然氣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中能釋放出大量的冷能。位於濱海港零碳產業園的LNG冷能交換中心,不斷刷新建設「進度條」。中心建成投運後,將通過回收和利用LNG在汽化過程中釋放的冷能,實現能量的高效轉化和利用。濱海港零碳產業園持續挖掘「綠電+冷能」獨特資源稟賦,聚焦新材料、裝備製造、綜合能源、現代物流、海洋經濟五大領域,積極培育冷能發電、凍乾食品、冷鏈物流、冰雪休閒等產業。
在全球應對環境氣候變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鹽城緊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深入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迎風沐光,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積極探索具有鹽城特色的零碳產業園建設路徑;作為江蘇首批清潔能源高比例消納示範城市,雲集了國家能源、華電、國電投、華能、大唐、華潤、中廣核、國投電力、三峽新能源等新能源開發央企;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占江蘇省46.2%、全國15%、全球8%;集聚天合、阿特斯、協鑫、潤陽、通威、晶澳等光伏行業領軍企業,以及百佳、鹿山、小牛等一大批配套產業領軍企業,覆蓋矽片、電池、組件、輔材、智能設備等裝備製造關鍵領域。
根據鹽城發布數據顯示,該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150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近70%;每年新能源發電近300億千瓦時,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900萬噸;同時,擁有全球最具開發價值的海上風場之一,「十四五」海上風電規劃容量3000萬千瓦;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可達3000-3600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400-1600千瓦時/平方米,年發電量利用小時數1200小時左右。(記者 杜林 華振)
頂圖:江蘇省鹽城市舉辦 「機遇中國 『碳』路鹽城」中外媒體採風行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