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丨歷經血與火淬鍊的凈土 綠野仙蹤三洲田

港深地名故事丨歷經血與火淬鍊的凈土 綠野仙蹤三洲田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9-08 08:42:1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2.jpg

文/圖 胡野秋

在深圳,知道三洲田的人不算很多,但知道東部華僑城的人不少,其實東部華僑城就在三洲田村區域內,遊客們會花錢進景區遊玩,卻無幾人走進旁邊那個被綠蔭籠罩的村子,感受一下未被過度開發的鄉野,因此,彼此往往錯過。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美得讓人驚心的地方,曾經歷過血與火的反覆淬鍊。

1

向清朝開了第一槍

三洲田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很高,研究民國史的人,無不知道「庚子首義」,1900年的「庚子首義」也叫「三洲田起義」,是孫中山先生領導打響的反清革命第一槍,它比辛亥革命的武昌起義早了11年。孫中山先生曾回憶說,「經此次失敗而後,回顧中國之人心,已確與以前有所別矣。惟庚子失敗之後,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具多為吾人惋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的黃興更是直言:「沒有庚子,何來辛亥?始於庚子,成於辛亥。」

1.jpg

羅氏祠堂是庚子首義指揮部。

那是1900年10月6日的凌晨,夜色如墨,暮色凝重。

「青天白日旗」在三洲田鄰村馬巒頭(今坪山區)的山崗上高高升起,「劍起滅匈奴,同伸九世仇,漢人邊處立,即日復神州」的口號響徹山谷。

是日夜,月白如晝,600多名壯士剪去辮子,紅布纏頭、紅帶纏腰,兵分兩路向山下奔去。東路由林海山率隊打新墟,直撲鎮隆,威逼惠州;西路由黃福率80壯士出沙灣,攻打蘭花廟。蘭花廟裏駐有清軍四五十人,被義軍突然圍攻慌做一團,義軍三面夾擊,斃敵十多人。

這場起義策劃於三個月前,6月21日,孫中山在香港的一條小船上召開軍事會議,任命惠州淡水人鄭士良為總指揮,前往三洲田策動起義。當時的三洲田乃至寶安,均隸屬於惠州,時稱歸善縣,所以也有史家將這場起義叫做「惠州起義」。

「紅巾軍」們一路擊斃、俘虜清軍70餘人。接着向東北推進,力圖揮師廣州,一路勢如破竹。10月15日佛子坳一戰,生擒歸善縣丞兼清軍管帶杜鳳梧;17日,在永湖擊潰清軍提督鄧萬林;21日抵增光圩,突破清軍重關;22日進入三多祝、白沙。至白沙時,義軍發展至兩萬多人。

正當黃福所率的起義軍在橫崗集結大隊,乘勝進軍新安縣城,以會合黃志、黃江喜的新安和虎門的義軍時,鄭士良從香港帶回了孫中山的電令,停止往西,取道東北,直趨廈門;起義軍來不及與新安、虎門義軍五千人會師,便向東挺進。

被震動了的廣州府,調集大批清軍湧向惠州,義軍不敢戀戰,便放棄進攻惠州,向東北方向挺進,準備經海豐去廈門獲取軍資和槍械。

清軍從四處調集大軍,形成合圍之勢,因敵我力量過於懸殊,義軍彈藥用盡,外援無望,根據孫中山指示,解散義軍。

起義失敗後,鄭士良逃往香港。1901年7月14日,在香港被清廷奸細毒殺,葬於香港薄扶林道,卒年38歲。

歷時24天的三洲田起義,雖然結局慘烈,但它喚醒了廣大民眾的救國意識,為辛亥革命的前夜點燃了一盞明燈。

庚子首義直接催生了11年之後的辛亥革命,滿清王朝終被推翻,民主與共和的夢想開始孕育。後來,孫中山回顧他的革命道路時,總結道:「發軔於甲午之後,盛於庚子,成於辛亥,卒顛覆君政。」可見在他心中,三洲田首義的地位非同尋常。

中山先生逝世後,其子孫科返回此地,為三洲田學校親題一副匾額「庚子革命首義中山紀念學校」。1958年,因修築三洲田水庫,「庚子革命首義中山紀念學校」遷到了三洲田新村裏,並改名為三洲田學校。1982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在三洲田新村重建「庚子革命首義中山紀念學校」,以表深圳人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

1.png

庚子首義學校。

當年的三洲田村,現在已在水庫底下,每年的夏秋季節,水庫水位下落,人們總會發現一個村落的依稀形狀,這就是被淹沒的原三洲田村。

120多年前的硝煙與英魂仍然沒有消散。

2

天外飛來歐洲小鎮

三洲田如今已經成為知名景區,遊客們也都衝着一個瑞士風情小鎮而來。

這個小鎮叫茵特拉根,本來在瑞士阿爾卑斯山腳下,深圳人生猛,硬是把這個歐洲小鎮搬了過來,成為一處充滿異域風情的樂園,在自然山水間開發了大俠谷、茶溪谷和雲海谷。

1.jpg

茵特拉根小鎮

茵特拉根小鎮落地之後,三洲田在過去的野趣之上,又添進了異國的風味,同樣也是異域的古老,小鎮裡面有古老的森林小火車,小鎮的每一個角落都凸顯着濃濃的歐陸風情,無處不散發着浪漫優雅。若不是小鎮在鳥鳴谷幽、雲遮霧繞的深山裏,人們一定會覺得自己通過時空穿越到了歐洲的古舊小鎮。

後來東部華僑城在茵特拉根小鎮基礎上,又發展出海菲德小鎮。

海菲德小鎮以葡萄酒文化為主題的美洲風情小鎮,原木與磚石相結合的建築溫馨質樸,系列銅雕展示了從葡萄採摘到紅酒釀造的全過程,演繹了19世紀美國加州納帕山谷的紅酒小鎮風情。主要包括天幕、海布倫宮、紅酒體驗館、自釀啤酒屋、湖畔美食廊、小鎮客棧等特色項目,為遊客精心打造了一處與紅酒約會的陶醉之鄉。

東部華僑城裏的小鎮,固然各呈其美,但山水之間如果再有點靈魂性的東西,那才叫完美。後來這種完美也降臨了。

這便是晨鐘暮鼓的大華興寺。

三洲田有一座山頭,傳說每年立春至清明期間,觀音菩薩都會降臨此山,閉關修行,故取名觀音山。觀音山狀如蓮心,被四面山水簇擁,大華興寺坐落於此,實乃為東部華僑城乃至整個三洲田注入了一股神奇的魂魄。

寺內修鑄了一座四面觀音金像,得名「觀音座蓮」。觀音山雲霧繚繞,與世隔絕,鐘鼓悠揚,有如人間仙境,人們稱此為「天禪聖境」。

3

古墓重見天日

三洲田村儘管被水庫淹沒了,但歷史無法被淹沒。

在建設東部華僑城時,曾進行過一系列地形勘探,無心插柳柳成蔭,勘探中竟意外有了考古發現,考古隊在三洲田水庫周邊的山丘上,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古代墓葬群。

1.jpg

水庫遠眺

這個發現,讓一直有歷史短板之憂的深圳人興奮。

2005年4月,時任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所長的任志錄帶領鑒定所10餘位考古人員分成兩組對旅遊區紅線範圍內進行了重點踏查,這位一輩子與地下打交道的考古人,認為此次勘查結果是近年來在深圳東部文化埋葬區內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他們的初步成果是:發掘出自先秦至民國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存37處、古窯址11座、古墓葬22座、古代遺址3處、紀念學校1處。尤其珍貴的是3處古代遺址中有2處被確定為東周時期遺址,距今2500年以上,斷代十分明確。

任所長對這些古代墓葬尤其看重,他如數家珍:22座古墓葬中,有14座分布於躍進水庫周圍的山丘上,6座分布於三洲田水庫南區;另外2座在擬建的「運動健身區」範圍內。

22座墓葬的形制基本一樣,都是由墓室、祭台和墓堂組成,其中12座有墓碑,根據墓碑上的銘文記錄,最早的是清代早期的墓葬,最晚的是民國時期的墓葬。在22座墓葬中,8座殘損嚴重,其餘完整和基本完整。文物考古鑒定所計劃對14座完整和基本完整的墓葬進行發掘和測繪,對8座殘損嚴重的墓葬只進行測繪。

此外,還發現了11座古代窯址。其中有7座分布於三洲田水庫南區,即擬建的「世界茶藝博覽園」範圍內;躍進水庫周圍的山丘上分布有4座。11座古窯基本都呈饅頭形,大的直徑在8-12米之間,小的直徑1.5-2.5米之間。有的古窯周圍有大量的瓦片,應該是燒製建築用瓦的窯;有的古窯周圍有不少木炭的遺留,可能是燒製生活用炭的窯。

為進一步對這些古窯的性質、年代和形制作出比較準確的判定和了解,文物考古鑒定所對它們全部進行了發掘和測繪。

在這一系列考古發掘中,最有價值的便是3處古代遺址,分布於華僑城項目大梅沙入口處的兩側,其中東周時期遺址2處,宋代製瓦作坊遺址1處。

大梅沙入口處東側的一個遺址為單純的東周時期遺址,現場採集到了典型的東周時期的夔紋陶片、方格紋陶片,還有一些繩紋陶片;大梅沙入口處西側有2個遺址,一個是東周時期的遺址,採集到了典型的東周時期的方格紋陶片;另一個是宋代的製瓦作坊遺址,採集到了宋代的建築用瓦和製瓦的陶範。這3處遺址年代比較早,對研究深圳的古代歷史有很重要的意義。

4

問茶天地山水間

我去過很多次三洲田,倒不是因為看景區,而是被那裏的茶山、茶樹所吸引。

1.jpg

三洲田茶山

第一次到三洲田,是因為我的一個夢。

那段時間我一直反反覆覆做同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開車上一個陡坡,前面是山,身後是海,反反覆覆地加油,卻一直開不上去。

直到有一天與友人說起這個夢,朋友脫口而出,那不就是三洲田嗎?

於是我開車帶着那位友人一道去了久聞其名、未見其面的三洲田。

三洲田在打鼓嶺和小西頂之間,被群山環抱,一直聽說三洲田村的村民多以種茶為生,山裏有着許多以傳統方法種茶和製茶的小茶園。

到三洲田的路是一大段蜿蜒崎嶇的山路。去的時候正是東部華僑城如火如荼的初建期,路上還有不少工地,泥濘難行。直到我們走錯路,把車開進了一條只能進不能退的小路,繼而到了一個陡峭的大坡,驚覺和我夢裏的一樣。如果上不去,倒退之下便只能入海。

我只能硬着頭皮把油門一腳踩到底,車子低吼着衝上了那個大坡的坡頂。

剎那間,眼前豁然開朗。

從坡頂向山下望去,三洲田水庫就在眼前,馬巒山瀑布飛流直下。此處山青水碧,雲霧繚繞,大小6個湖泊如碧玉鑲嵌在山腳下,宛若傳說中的仙境。朋友經常來,反應甚是平靜。我忍不住大聲驚呼,這真是綠野仙蹤。

放眼遠處,群山綿延滾滾而來;近處的山坡上,大片大片的山茶花盛開着,雪白的,瀰漫着淡淡的清香,幽幽地鑽進鼻孔中來,也鑽進了身上每一個張開的毛孔裏去了。我發自內心地為這片幾乎被遺忘的山野迷醉,畢竟身處城市邊緣,是一種幸運。

三洲田和山茶花,就這樣夢一般地擁抱了我。

那天,我們在茶樹之間穿梭,採摘大朵的山茶花,在山坡上一覽無餘地眺望腳下的大海,以及對面的香港。

此後,我又數次造訪那裏,路倒是越來越好走了,也無須奮力爬坡了。

因為歷史文化的加持,喜歡尋古問蹤的人不斷會造訪這裏。當然,無論什麼人,到了三洲田首先征服他們的還是漫山遍野潔白的山茶花和蔥鬱的茶樹。

來三洲田遊玩的人們,都喜歡在玩累了之後,到當地村民開的餐廳裏去吃一頓農家菜,嘗一嘗當地特有的「筒子雞」,以及村民自家菜地裏種的蔬菜,然後便心滿意足地到村民的小茶店裏去品茗。

沏一壺清茶,偷得浮生半日閑,頗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愜意,打坐於天地山水間,大抵是每個離開喧囂的城市到三洲田去享受安寧的人最奢侈的時光。此時,什麼名韁利索,什麼是非紛爭,統統都遠去了,統統都被「不如吃茶去」所驅離。

我願在一眼望不到邊的茶園裏緩步而行,去淳樸的村民家裏坐坐,在茶樹下發發呆、翻翻書,我覺得那時靈魂離我更近。

作者簡介

胡野秋,文化學者、作家、鳳凰衛視《縱橫中國》總策劃、香港衛視《東邊西邊》首席嘉賓。主要著作有:《深圳傳》《冒犯文化》《胡腔野調》《六零派:文學對話錄》《觸摸》。

1.jpg

責任編輯:鄭嬋娟 港深地名故事丨歷經血與火淬鍊的凈土 綠野仙蹤三洲田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