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而民建聯一項調查發現,中醫服務深受市民的信任和歡迎,因此民建聯聯同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認為,現時正是推出措施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好時機,有針對性地解決目前中醫界存在的痛點難點,經一系列調研後,今日(13日)發表推動中醫藥發展倡議書,就影響香港中醫藥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梳理,並提出了政策建議。
民建聯於今年7月進行的一項關於市民對中醫服務的意見調查,調查以電話問卷方式,訪問了505名18歲以上香港市民。數據顯示,接近六成受訪市民過去一年有尋求過中醫服務,惟接近六成半受訪市民認為現時政府資助的中醫服務不足夠。較多受訪者指較難預約籌位,或住所附近沒有合適的公營中醫診所,令他們放棄選擇公營中醫服務。另據調查顯示,逾八成受訪者均認同、政府有需要加強合理使用中藥產品的普及教育。
針對公營中醫服務不足情況,立法會議員陳永光建議政府須多管齊下,提供更多政府資助中醫服務,包括增加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建議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區,逐步增加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數量並同時增加資助服務籌額,以及增強在地區康健中心的中醫服務。陳永光又建議逐步將中醫納入政府公營醫療體系,政府可將中醫師納入現有公私營協作計劃,或為中醫設計全新的中醫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增加市民的醫療選擇。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教授建議增加大學中醫教育資助學額,發展跨學科中醫人才,建議政府對中醫藥跨界發展的趨勢和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長期規劃,以此制定增加大學中醫藥教育資助學額,支持跨學科中醫藥人才培養。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副主席林蓓茵博士稱,在中醫藥文化發展上,政府可以將中醫藥博物館、「藥材街」、雷生春堂等極具中醫藥文化的景點活化為中醫藥文化旅遊路線,推動特色旅遊,給予遊客耳目一新的體驗,弘揚中醫藥文化;建議政府覓地設立「中醫藥養生體驗中心」,包含中醫治未病體檢中心、中醫養生美容館、中醫藥文化館等元素,透過香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把傳統中華文化推廣到國際。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秘書長董爽博士指,為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建議由政府牽頭建立中藥「產、學、研、資、銷」平台,整合各方資源,提升中藥產品的研發指向性,實現大學中醫藥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提升香港製造的優勢,又建議在北部都會區新建高水準的中藥GMP(優良生產規範)生產開發平台合作區,吸引本地及國內外的中藥科研機構、生產企業落戶本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