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江南金秋送爽,太湖南岸高朋滿座。9月20日,在湖州遇見「最江南」——第十二屆湖筆文化節在浙江湖州開幕。
自2001年舉辦以來,湖筆文化節已逐步成為藝術名家交流、城市宣傳推介、凝聚各方共識的文化盛會。
本屆湖筆文化節以「在湖州遇見『最江南』」為主題,同時開展了吳昌碩藝術傳承巡迴展、第四屆「趙孟頫杯」全國書畫邀請展、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書畫大咖走進「東亞文化之都」等一批具有湖州味、文化味、群眾味的精彩活動。
湖州以筆為媒、以節會友,全方位展現湖州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獨特文化魅力和現代城市精神風貌。
第十二屆湖筆文化節現場
「我本無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從古至今,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憧憬,常常會摺疊在「江南」兩個字中,而這份對「江南」的情愫,總繞不開一支湖筆。
湖筆與徽墨、宣紙、端硯並稱「文房四寶」,因發源於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而得名,製作工序多達120多道,有「毛穎之技甲天下、紫毫之價如金貴」的讚譽。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湖州湖筆在中國毛筆市場佔有率約30%,其中在高檔毛筆市場佔有率約60%。
數字的背後,是一套規劃引領和法制保障並重的政策組合拳。
近年來,湖州在「湖筆+數字」「湖筆+文旅」「湖筆+文創」等融合發展上全力推進,頒布實施《湖州市湖筆保護和發展條例》,迭代升級《湖筆產業高質量傳承發展若干意見》,高標準打造湖筆特色小鎮、湖筆工坊等公共服務平台,還制定出台湖筆地方標準,優化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為湖筆文化產業發展營造新機遇。
在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善璉湖筆廠,筆工王曉華對這些年的變化感觸良多。她介紹:「在政策的激勵下,湖筆廠力行傳、幫、帶,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以師徒結對方式培養了一批年輕人,還開設了多門研學課程,並把制筆工藝搬進了當地中小學生的課堂。」
截至目前,善璉鎮湖筆市場主體已超過400家,圍繞鄉創、藝創、數創、研創、文創五大主題,以湖筆為牽引打造藝術家社區。目前湖筆從業人員接近3000人,年制筆1400萬支,年銷售額近8億,成為當地獨有的特色產業。
為鼓勵融合創新,拓寬湖筆的應用場景,湖州市級部門還聯合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湖州研究院等成立「產業共富中心」,通過委託培養、專題培訓等方式,支持湖筆行業技術創新與合作交流,提振產業發展信心。
「一部書畫史 半部在湖州」
湖州文化興盛,是一座有着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制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史前文明到古代輝煌,從近代變革到當代發展,山水清遠的自然稟賦和綿延千年的人文底蘊構築出湖州特有的生態文化價值,賦予湖州「絲之源」「筆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美麗頭銜。
湖州也是名冠江南的人文勝地,歷代文化名人燦若星河。沈約、孟郊、張先、趙孟頫、吳昌碩等湖州籍人才輩出,王羲之、顏真卿、張志和、蘇軾等名家在這裏駐足揮毫,成就了「一部書畫史、半部在湖州」的美譽。
這些年,「人文新湖州」建設如火如荼,湖州持續挖掘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與之相伴隨的是,全市文化業態布局加快重塑、城市文化風貌逐步更新、文藝精品力作持續突破、「宋韻湖州」品牌不斷打響,文化的軟實力成為助推發展的硬支撐。
為了全方位講好湖州文化故事,這幾年湖州積極拓展對外交流,與日本島田市、韓國靈岩郡等42個友城的頻頻互動,在國際舞台的鎂光燈下展現文化實力。今年,湖州成功當選中國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
湖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高質量打造生態文明國際傳播基地、江南文化體驗中心、國際鄉村度假中心、東亞文化交流江南窗口過程中,湖州正啟動新一輪謀劃,不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用文化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持續擦亮「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城市品牌。(趙若涵 通訊員 李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