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山東濱州:「在知愛建」,一場400萬+的熱烈奔赴

山東濱州:「在知愛建」,一場400萬+的熱烈奔赴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10-08 10:15:07 來源:香港商報網

    城市形象的構成,不僅僅在於物質層面的城市發展,也在於精神層面的文化搭建。今天的濱州,正力圖通過一個名為「在知愛建」的主題實踐活動去努力實現城市形象由內至外的轉變。對於初到濱州的人來說,或許不知道「在知愛建」是什麼,而對於「在濱州」的人而言,「在知愛建」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一種理念深入人心。

    播種

    2023年,一檔叫《對話濱州》的全媒體訪談欄目廣受好評,在「開欄的話」中這樣寫道:也許,你生在濱州;也許,你長在濱州;也許,你奮鬥在濱州;也許,你葉落濱州。無論你是與濱州情定終身,還是濱州的匆匆過客,無論你是從天南海北來到這裏,還是從這裏奔赴星辰大海,請你記住,濱州,是你永遠的家,給你最深沉的愛……

    字裏行間都透露出這座城市的溫度和深情。

    這個節目自2023年9月開播,參加的有企業家,有大學教授,有科研骨幹,有文化名人……他們用最樸實的話,訴說着濱州的發展變化、與濱州的不解之緣以及對濱州深情的祝福與愛。

    藉助這個平台,許多濱州故事也走入大眾視野,為人們所熟知,而其所弘揚的價值理念,同樣着力於四個字——「在知愛建」。

    「在知愛建」是什麼?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22年,當時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首次提出了「在濱州、知濱州、愛濱州、建濱州」(簡稱「在知愛建」)的概念,並進行了系統深刻的闡釋。

    「在濱州」,是一種狀態,只要生在濱州、身在濱州、心在濱州,都「在濱州」,都是自家人。

    「知濱州」,是一項前提,只有全面了解濱州,才會深深愛上這座城市。在全市「在濱州、知濱州、愛濱州、建濱州」動員大會上,宋永祥用好品濱州、好人濱州、好客濱州等「15個濱州」,為濱州畫了像,這座城市的魅力躍然紙上。

    「愛濱州」是一腔情感,把濱州人內心的鄉土情,激發為城市的自豪感,廣泛凝聚起「濱州是我家,發展靠大家」「濱州發展,人人有責」的堅定思想共識、共同價值理念。

    「建濱州」是一份責任,通過全面發動、全民動員,把全社會建濱州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建濱州的責任擔當起來。

    就像「在知愛建」原創歌曲唱得那樣,「黃河和渤海,鋪開大舞台,每個人都是主角都是王牌……在知愛建一起來,幸福濱州由我們自己主宰。」

2.jpg

    耕耘

    在知愛建做什麼?

    「一年來,廣大企業家面對困難不畏懼、以夢為馬勇向前, 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衷心感謝各位企業家,向企業家們致敬!」1月15日,在濱州市「兩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特別致敬濱州的企業家。

    魏橋創業集團是濱州本土企業,2023年營收突破5200億元,連續13年進入世界500強,連續14年位居山東民營企業榜首。

    集團董事長、濱州市企業家協會會長張波在《對話濱州》欄目中真誠說道,我們濱州的企業家隊伍願意立足濱州,發展濱州,造福濱州人民。同時,我們也迫切希望,黨委政府能幫助濱州企業家實現更多夢想,實現建設家鄉、奉獻家鄉的夢想。

    同時,2023年,濱州市企業家協會建立了「安心」紓困基金,對因大病、天災、事故等原因致使家庭(個人)支出大、負債多,在落實各類保險、救助政策後,仍然十分困難的濱州市戶籍的家庭(個人)或在濱州轄區內企業工作的職工積極開展救助工作,救助金額最高可達50萬元,有效構建起強有力的社會救助支持網絡。

    外商企業同樣如此。濱州陽信長威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台灣獨資企業,30多年來扎根濱州、建設濱州,與濱州發展同向同行。企業負責人由衷表示:「雖然是外商,但我們也要開展『在知愛建』主題活動,我們也要深度融入濱州發展大局!」

    在濱州,無論是本土還是外資企業,正通過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並熱心公益、造福社會。而濱州也不負期待,以一座城市的名義致敬企業家,連續舉辦濱州企業家大會,連續開展「濱州企業日」活動,深入實施成就企業家夢想行動,2023年以來就有6100多個企業家夢想變為現實,「濱周到」營商環境品牌越擦越靚,努力實現企業與政府的「雙向奔赴」。

    如今,濱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8個;高端鋁業、精細化工、智能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2023年總營收超過1.2萬億;53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份額位列全國第一,15項位列全球第一;培育了1家世界500強企業、5家中國500強企業、6家中國民營500強企業、9家中國製造業民營500強企業;全市18家企業入圍山東民營企業200強、資產總額列全省第1位;連續三年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連續七年入選全國外貿百強市。

    有人感嘆,我們總是特別擅長城市治理,制定規則,但缺乏人文關懷。不論是城市設計,建築規劃,總覺得生硬,很少讓人覺得親切和親近。

    然而濱州卻打破了這樣的刻板印象。

    濱州提出「在知愛建」概念時,就曾為其賦予這樣的初衷——希望天南地北的每一個濱州人、每一個在濱州工作生活學習創業的人,都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品質濱州的建設者、見證者,全力講好濱州故事,全力推動濱州發展。

3.jpg

    成長

    三年的時間裏,「在知愛建」早已從一種概念內化為城市的氣質,並最終為城市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面對自2019年以來因鋼鐵、電解鋁、地煉、焦化等產能轉移造成的1247億元的產值「窟窿」,濱州不發牢騷、不怨天尤人,理性而思、自覺而謀、主動而為,千方百計彌補產能轉移影響,全市工業經濟保持了企穩回升的態勢。

    2023年,濱州負重前行,GDP增長5%,其中第三產業增長7.8%,列全省第1位;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增長80.9%,列全省第3位。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達到3.72%,連續三年保持山東省第1位。

    能夠在逆境之中實現城市的重新崛起,究其原因,所依靠的恰恰是「在知愛建」凝聚起來的強大向心力。

    伴隨產業的復蘇,2024年初濱州打響了「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業經濟」三大戰役的開年「第一槍」,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2024年上半年,濱州全市GDP增長6.3%,列山東省第4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列山東省第1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6.7%,「四新」經濟增加值增長10.2%,均列全省第1位。1-8月份,濱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1%,稅收收入增長11.3%,均持續保持山東省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3%,進出口總額增長16.1%,均列山東省第4位;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7.2%、9.1%,分列山東省第5位、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連續51個月高於山東省平均水平;全市新簽約實體產業項目262個;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4.7%、列山東省第2位。

    濱州這座城市的改變遠不止此。

    作為兵聖孫子故里,濱州市深化拓展「17個起來」主題宣傳行動,連續舉辦十六屆海峽兩岸(濱州)孫子文化論壇,漁鼓戲《今夕何夕》成為首部參加國際實驗戲劇節的山東劇目,成功舉辦全國美麗鄉村優秀曲藝節目展演、首屆全國戲曲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等活動並實現長期落戶濱州,城市文化品牌不斷擦亮,文化「兩創」在濱州煥發勃勃生機。

    最重要的,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濱州就業、醫保、低保、社保水平持續保持山東省前列,2022年197項、2023年158項民生實事全部完成,2024年堅持「坐到群眾炕頭,想到群眾心頭,干到群眾點頭」,接續實施12類161件民生實事,已提前完成58件。2024年1-8月份,全市民生支出佔比達80%,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1萬人,9類困難群眾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中連續兩年位居山東省前3位。「強校擴優」實現鄉村學校全覆蓋;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市主城區73項城建項目穩步推進,濱州「鳥巢」、「兔窩窩」兒童樂園、黃河大橋南延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用;累計打造24個省市級鄉村振興示範片區、634個和美鄉村示範村。濱州努力讓一件件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惠及千家萬戶,把「群眾的呼聲」變成「幸福的掌聲」。

    「在知愛建」為濱州帶來的不只是城市產業的日新月異,更是獻給每一個普通人的讚歌,生動地講出了生活的真諦與意義,其能夠帶領觀眾深入濱州蓬勃發展這種表徵的背後,觸摸城市的內在律動和生命呼吸,展現出它的現實厚度和人性溫度。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近年來,濱州在各行各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有40人入選中國好人、452人入選山東好人,評選濱州好人658人,以文明之光照亮滿天星辰。

    對外是城市形象的塑造,對內則是城市氣質的涵養,在城市的守望之下,不同主體共同前進,夯實了濱州城市發展的底座,也把最生動的濱州故事演繹得豐富多彩。

4.jpg

    蝶變

    迄今為止,「在知愛建」已走過三年。三年時間,「在知愛建」的個別地方可能仍有不完美,但收穫的更多是熱情、是讚美,是400萬乃至更多「濱州人」同心同向熱烈的奔赴——這或許並不應單純歸結於濱州人與這片厚土的共情,更在於其所表達的人文內涵。

    「在知愛建」為城市帶來了什麼,本就是一個值得探尋的命題。畢竟,從無到有、從新到優,三年的時間裏,「在知愛建」已經成為濱州的一張名片,不斷為這座城市發展提供平台、資源、思想的價值。

    現在的濱州,已經是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中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正全力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打造全國首個「心安城市」。幾乎在城市維度的每個層面,濱州都拿出了足夠亮眼的成績。

    現在的濱州,正成為八方英才「齊聚」的高地。大力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三進」工程,迭代出台人才新政,連續舉辦五屆濱州人才節,每年引進本科以上大學生超過1.5萬人。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在濱州追夢、圓夢。

    理想的城市最終是什麼面貌,這個問題或許極難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只有經濟發展與物質生活,也應該有深沉的人文關懷。置於這座城市提升的整體力量驅動下,也許在未來,比起讀懂「『在知愛建』為這座城市帶來什麼」,我們更應該驕傲的,其實是「城市提升給『在知愛建』帶來什麼」。

    透過「在知愛建」,我們得以看見更為廣博深遠的濱州文化、濱州價值、濱州力量,探尋這座城市內在的潛力,探尋這座城市在不斷變化發展過程中不一樣的文化內核,敘述城市生長的價值,展現城市提升的成果。(記者 孫珂 通訊員 楊萌 陳明一  姜迪)

責任編輯:嚴燕紅 山東濱州:「在知愛建」,一場400萬+的熱烈奔赴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