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今日(8日)發表「促中醫系統發展
助全人照顧實踐政策」倡議報告,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分析框架,提出「六大支柱、十五項建議」,制定策略讓中醫更有效發揮其優勢,加強中醫在醫療系統中的角色,透過發展綜合醫療系統,實踐全人照顧的理念。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致辭時表示,隨着中醫專業化發展愈見明顯,越來越多市民信任中醫的療效,並認識到中西醫治療各具獨特優勢。我們希望藉此契機,通過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發展模式,促進中醫進一步融入香港醫療體系,為市民提供全人照顧。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致辭。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葉文祺表示:「中醫發展的每個方面皆是環環相扣,需要醫療系統不同部分互相配合才能發揮中醫的重要角色。報告提出『六大支柱、十五項建議』,希望能令中醫發展變得『更廣更深』,考慮服務以外的發展需要,並與醫療系統的發展目標,尤其是基層醫療發展,進行深度連結。」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葉文祺(中)、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左)、助理研究員楊樂思(右)。
六大支柱包括管治能力、服務供應、人力資源、醫療融資、信息系統、醫療科技及臨床研究。
管治能力方面,基金會建議成立中醫專家小組,以確保在制定政策時充分考慮業界意見;提升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效能,推動委員會積極參與政策制定。
服務供應方面,基金會建議優化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營運模式,包括引入24小時全自動電話預約系統、鼓勵大學定期派遣中醫教授進行臨床帶教等,以及推動中醫參與基層醫療發展。
人力資源方面,基金會建議評估中醫人手,完善服務規劃;檢視現行中醫師資格試,參考內地實踐技能考試及中醫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模式,增設臨床評估;亦要加強系統性持續進修及培訓,以促進專業化培訓和提升臨床技能。
醫療融資方面,基金會建議採用多管齊下的方法,包括尋求與保險業合作、治談提高對中醫服務的保險金額等;充分利用私營服務,發展公私營合作。
信息系統方面,基金會建議提供誘因鼓勵中醫師加入基層醫療指南及使用醫健通;以患者為中心,擴大取覽資料互通範圍,包括影像及化驗結果,以提升中醫診斷準確性。
醫療科技及臨床研究方面,基金會建議構建產學研研發合作平台,以整合各持份者的資源,進行中醫藥臨床研究,並推動研究成果的應用及商品化;推動中醫提供遙距醫療服務。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認為,香港在中醫執業資格試的考核模式上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政府可以參考其他醫療體系的做法,包括「實踐技能考試」及「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於香港中醫執業資格試增設臨床評估。通過模擬真實診療場景,臨床評估將有助以標準化形式評估學員的臨床決策與解難能力,確保他們有紮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撰文 / 攝影:李銘欣)
頂圖: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中)、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葉文祺(左二)、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右二)、助理研究員楊樂思(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