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第25屆深圳讀書月「圖書館之城」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深圳圖書館舉行深圳地方文獻捐贈入藏儀式,張岩館長向捐贈單位、個人代表頒發捐贈證書。
地方文獻是城市文化的記錄與凝聚,是涵養文化底蘊,塑造城市氣質的重要載體。深圳圖書館長期致力於搜集、整理、保存深圳地方文獻,珍藏城市文化記憶。今年9月份還特別與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合作開展全市範圍的學術著作徵集展示工作。為了擴大文獻捐贈的示範效應和影響力,深圳圖書館將於每年4月和11月各舉行一次捐贈入藏儀式,以「儀式感」方式體現對地方文獻的珍視和對捐贈者的尊重,表達由衷敬意與感謝。
今年以來,深圳圖書館陸續收到各機構單位和熱心人士捐贈的地方文獻近500種,1200餘冊、件,其中包含共7家科研機構捐贈的53種206冊學術著作。內容涵蓋歷史志鑒,學術科研、藝術創作、城市記錄、實務應用等主題,如深圳市政協文化文史委員會捐贈的《深圳口述歷史》(法治篇、科技篇)《深圳文史2023》,深圳市審計局捐贈的審計相關課題研究報告,南方科技大學捐贈的學術研究著作,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捐贈的《市政規劃系列叢書》,深圳博物館捐贈的館刊、研究著作、文集、歷年重要展覽圖錄,市律師協會捐贈的《深圳律師實務叢書》,「睦鄰文學獎」組委會集體捐贈的獲獎作者作品和手稿,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深圳市科協原專職副主席張克科先生捐贈的深圳河沿岸地區(河套)開發及「一河兩岸」相關課題早期研究圖書及相關文獻資料,南油集團退休幹部陳宗浩先生捐贈的城市手繪素描長卷,電影製片人張仲鳴先生捐贈的電影、文學、哲學圖書及東縱研究資料,華新小學課程部主任鄧麗雲女士捐贈由師生共同創作並出版的《雲水童詩》等。通過文獻捐贈進一步拓展了特色資源建設途徑,豐富充實深圳地方文獻館藏。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自古就是人流來往,文化交融之地。從秦統括嶺南、晉衣冠南渡、宋末行朝流散,到清初遷海復界到近代的鴉戰硝煙、革命烽火,再到改革開放建特區,再到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在歷史長河中「深圳人」的構成不斷吐納歷新,據統計數據,2023年末深圳常住人口達1779.01萬人 。來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在為城市的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體驗、思考與書寫着這座城市的宏大與日常。這些珍貴的記錄和文獻,為深圳帶來了充沛的文化力量,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深圳表達。
大作藏之名山,風節嘉慧書苑。深圳圖書館是屬於深圳人共同的文化寶庫,是城市文獻資源保障中心,通過發起「深圳寫作人作品典藏計劃」、啟動了「深圳文獻」系列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聯合開展深圳學術著作徵集展示、策劃舉辦「從文獻看灣區」系列展覽等舉措,向社會各界發出文獻捐贈邀約,希望有更多機構和個人參與捐贈手稿、圖書、藝術品等。每一份文獻都是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每一次捐贈都是對地方文化傳承的支持。捐贈人和捐贈文獻讓深圳這個共同的精神家園閃耀出城市文明的璀璨光芒。(記者 王靜抒)
頂圖:深圳地方文獻捐贈入藏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