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教授李雪帶領全港首個抑鬱症健康經濟模型研究,顯示香港於2023至2032年將持續面臨診治抑鬱症的重大負擔,港大醫學院預測10年內抑鬱症年均醫療成本高達逾25億元。
研究團隊利用醫院管理局的全港電子病歷,聚焦2014至2016年間診斷為抑鬱症的25190名患者,進行為期7年隨訪至2020年。這些數據作為「馬爾可夫疾病負擔預測模型」的參數,在本港維持現狀情境,假設沒有引入新治療策略和創新藥物來治療抑鬱症,預測出由2023至2032年,香港每年將有55849至57896名患者罹患抑鬱症,年均醫療成本超過25.1億元,精神科護理成本開支為4.735億元,這些成本在這10年將持續高企,並未計算通脤。
此外,男性一旦確診,所需資源更多,尤其是有健康問題的男性抑鬱症患者(65歲及以上)將面臨的個人醫療成本和死亡風險最高,而青少年患者將導致最高精神科護理開支。至於抑鬱症患者在接受兩種抗抑鬱劑後仍未達到緩解期,就歸類為難治型。難治型抑鬱症或相關合併症會耗費31%至54%抑鬱症相關醫療資源。當抑鬱症病情惡化至嚴重階段將造成巨大資源負擔,故早前干預對挽救病例和節約醫療成本至關重要。
據了解,研究團隊正探索多個治療領域,利用真實數據和疾病擬合模型來預測慢性病負擔,提高醫療系統對本港長期護理需求之早前準備。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李雪表示,政府制定政策時應預視抑鬱症對醫療系統的持續負擔,針對高危社群,包括青少年和健康問題人士,盡早提出及時干預措施與長遠規劃,並針對難治型抑鬱症提供早前干預措施,節省醫療成本。至於直至2032年,香港將持續面對抑鬱症帶來之嚴峻挑戰,這些發現突顯市民對積極精神健康策略的迫切需要。
頂圖: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陳慧賢教授(後左一)、黃志基教授(後右一)及李雪教授(後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