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以色列官員近日透露,以色列可能在10至14天內與黎巴嫩真主党達成停火協定,結束衝突。過去一個多月,以色列開闢第二戰線,不惜血本打擊真主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借助高科技削弱真主党實力,重創其指揮控制系統。9月17日,黎巴嫩看守政府召開部長會議期間,全國多地發生尋呼機爆炸事件,次日,黎巴嫩真主党使用的對講機在貝魯特南郊等處發生爆炸,兩輪爆炸導致黎巴嫩37人死亡,近3000人受傷,509人眼球摘除永久失明,2187人截肢,以色列情報部門疑為幕後黑手。
第二,加大空襲力度,襲殺真主党高層。9月23日,以色列發起了針對黎巴嫩真主党的「北方之箭」空襲行動,四天之後,真主党領導人納斯魯拉在以軍對真主党貝魯特總部的空襲中身亡。
以軍戰報稱,11月1日,以軍襲擊了黎巴嫩南部城市提爾,打死黎巴嫩真主党武裝海岸部隊指揮官穆薩·伊茲丁和真主党武裝海岸部隊炮兵指揮官、10月31日海法灣火箭彈襲擊主導者哈桑·馬吉德·代布。此前,更有十餘名真主党高級領導,包括納斯魯拉的繼任者,以及繼任者的繼任者接連被以軍襲殺,真主党高層幾乎被「團滅」。
第三,10月1日凌晨,以色列國防軍宣布,戰時內閣批准下一階段軍事行動,以軍將根據「精確情報」,對黎巴嫩南部地區進行「有限、局部和有針對性的地面襲擊」。在發起地面攻勢之前,以色列告訴美國,這次行動的意圖是削弱真主党在以色列北部邊界的立足點,為未來的外交協定鋪路,目標是將真主黨部隊驅逐出利塔尼河以外。
以色列這次對真主党大動干戈,最重要的起因是去年10月哈馬斯恐襲大幅增加了以色列的不安全感。試想,如果連哈馬斯這樣的組織都能突然越境殺死千餘名以色列人,那麼組織更有序、裝備更精良、訓練更有素的真主党一旦起了殺心後果會有多嚴重。
為此,以色列急需重創真主党的戰鬥力,使其難以再對以色列發動襲擊,創建安全環境,確保流離失所人口重返家園。去年10月以色列與真主党交火後,以黎邊境兩側有逾15萬居民,包括以色列北部的6.2萬平民和黎巴嫩南部的9.2萬平民背井離鄉,有家難歸。
內塔尼亞胡認為,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北部的安全局勢」,就不可能讓民眾返回家園。11月3日,他在視察黎以邊境地區時再次強調,無論是否達成停火協議,讓以色列北部居民安全返回家園的關鍵是「讓黎巴嫩真主党遠離利塔尼河、打擊其重新武裝的任何企圖並堅決回應任何針對以色列的行動。」
此前,以色列時任國防部長加蘭特亦表示,為了實現讓北方居民返回家園這一目標,「我們願意採取任何行動。」顯然,以色列一直在試圖「摧毀真主党20多年來建立起來的能力」,包括解除真主党精銳拉德萬部隊的全部武裝,迫使真主党接受停火,將真主党武裝趕出以黎邊境,逼其退至利塔尼河對岸,並在以黎邊境設立緩衝區。
一個多月來,以軍的戰略重心已從威脅懲罰的傳統威懾模式轉向削弱真主党攻擊能力之上,迄今已成功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包括馬龍拉斯和邁斯賈巴爾在內的幾個重要高地,摧毀了真主党的七個地下基地和數百個基礎設施。時任國防部長加蘭特估計,真主党80%的火箭彈能力已被摧毀。
眼下,真主党的火箭彈發射已大幅減少,從每天1000多發銳減至100-200發,甚至還不到100發,有效緩解了以色列北部的緊張局勢。以色列國防軍評估,自以軍對黎巴嫩南部採取持續地面軍事行動以來,約有2000名真主党成員在以軍地面或空襲行動中死亡;自去年10月8日以黎發生衝突以來,已有近3000名真主党成員被擊斃。
顯而易見,如果以色列成功實現上述戰略目標,真主党要發動類似去年10月哈馬斯的襲擊必須先穿過緩衝區,很容易被發現,難以繼續對以色列境內目標實施打擊,從而確保以色列居民返回北部家園後能夠安居樂業。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黎巴嫩真主党已失去戰鬥力。真主党不僅在邊境沿線部署勁旅拉德萬部隊,還擁有短程和遠端非制導火箭、短程和中程非制導彈道導彈、法塔赫-110和Qadr-1短程和中程制導彈道導彈,足以打擊以色列全境。11月4日,真主党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一處地下導彈設施,裝備精良,還設有導彈發射台。
10月30日,黎巴嫩真主党總書記納伊姆·凱西姆發表被任命為真主党領導人以來的首次視頻講話,一方面,承認以色列的行動對真主党造成重大打擊,另一方面,又強調真主党已恢復能力,正在為可能打一場長期戰爭做準備。以色列的轟炸不會讓真主党退卻,自己的工作是納斯魯拉的延續,真主党將按既定政治方向繼續執行現有軍事計劃,繼續支持加沙。
11月1日,真主党在一份聲明中稱,自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地面入侵以來,已有超過95名以軍官兵喪生,另有900人受傷。過去45天,真主党摧毀了以色列大量軍用車輛,包括42輛「梅卡瓦」坦克和4輛軍用推土機,還擊落了3架「競技神-450」型和2架「競技神-900」型無人機。為避免成為攻擊目標,以軍建立了隱蔽性較強的過境點和通道,並在夜間潛入邊境村莊,在摧毀民宅和破壞基礎設施之後撤退。
10月30日,以色列媒體曝光了一份由美國起草的停火協定草案,內容包括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党臨時停火60天,其間黎巴嫩武裝部隊將部署至黎以邊境並在黎南部收繳真主党的武器,以色列國防軍在7天內從黎巴嫩撤離並停止軍事行動。之後,以色列與黎巴嫩在美國斡旋下就全面落實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701號決議、解決邊境爭端進行談判,並設立由美國主導,意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和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多個地區國家參與的「國際監督和執行機制」。
只是美方推出的草案賦予了以色列軍隊在「對以色列的迫在眉睫的威脅進行自衛」時攻擊真主党的權利,並允許以色列戰機繼續在黎巴嫩上空飛行進行「情報工作、監視和偵察」,以確保真主党「無法在南部重組」,這些條款不僅真主党不會接受,而且黎巴嫩看守政府也很難讓步。
毫無疑問,儘管以軍重創真主党,但離達成停戰協定、將軍事優勢轉化為各方認可的外交成果仍有距離。內塔尼亞胡政府已撤換國防部長,恐將將繼續加大力度打擊真主党火箭和導彈基地、彈藥庫、指揮和控制中心,以及定點清除真主党高層領導,並攔截伊朗向真主党運送武器。其中,貝魯特和貝卡谷地兩大真主党長期盤踞的什葉派聚居區仍將是打擊重點。
然而,中東局勢錯綜複雜,以色列要想以打促談,以戰止戰談何容易,弄不好還會重蹈覆轍,再度陷入長期戰爭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