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調解,我們對結果很滿意。」近日,在安徽黃山市屯溪區昱中街道楊梅山社區「皖美和姐」工作室,原本還劍拔弩張的兩位當事人在「和姐」的耐心勸解下握手言和。這是屯溪區昱中街道楊梅山社區「皖美和姐」工作室成立以來,收到的又一份來自群眾的滿意反饋。
近年來,屯溪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一鎮一街一品」基礎社會治理品牌創新項目。其中在昱中街道楊梅山社區,充分挖掘退休幹部、老黨員、非公企業負責人等「社區能人」,組建了一支巾幗調解隊——「皖美和姐」。她們扎根基層,走街串巷,用豐富的調解經驗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初始、化解在源頭,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群眾的「解憂人」
「報告審判長,原被告當事人及委託代理人均已到庭,開庭準備工作就緒,可以開庭……」 這是楊梅山社區「皖美和姐」工作室舉行的一場沉浸式「模擬法庭」化解社區物業糾紛的場景,本案圍繞小區老物業退場後帶走小區監控錄像引發的物業糾紛進行民事「審理」。
據了解,楊梅山社區某小區,在老物業合同期滿後通過民主投票的形式更換了新物業。在新舊物業交接過程中,老物業強行帶走小區所有監控錄像,且要求居民花費2萬元購買。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協商無果,且對方態度強硬。
「和姐」程婉退休前曾擔任屯溪區人民法院法官,在充分了解來龍去脈後,提議召開「模擬法庭」。
「開庭」當天,由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扮演當事人,真實還原事件本身,將各方訴求及爭議要點詳細梳理出來,由「和姐」程婉根據矛盾糾紛實際情況,制定調解流程及切入點,分析各方權利義務,提出相應的調解意見,引導各矛盾主體溝通和解,以實戰化的方式將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全方位展示出來。在旁聽席的社區居民「沉浸式」體驗法庭現場,過去「拉家常、套近乎」的調解方式,轉變為「開庭式、普法式」調解,讓人民群眾看得「清楚」、聽得「明白」,帶動居民群眾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覺維護社區公共秩序,共同解決社區治理難題。
「這次物業糾紛涉及很多法律專業知識,感謝『和姐』的幫忙,維護了我們居民的合法權益!」社區居民王某表示。
「將普法『鑽頭』深入到矛盾前端,在調解之中普法,在普法之中調解。」「和姐」組長徐麗表示,隨着「和姐」隊伍的壯大,團隊中有法律工作者、心理諮詢師、科技工作者、網格員等,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政策、法律法規諮詢等服務。自從成立以來,「和姐」累計幫助調解矛盾糾紛150餘件,調解成功率達99.7%。
心靈的「療養師」
「謝謝你們的幫助,我的孫女現在轉變很大,也願意跟人溝通,沒有那麼孤僻了。」近日,一對年邁夫妻走進楊梅山社區「和姐」工作室,對心理諮詢師道謝。
這對夫妻年近古稀。由於兒子兒媳離異,且雙方在外地務工,照顧孫女的重擔,幾乎全都落在了兩位老人的肩上。
「孩子自父母離異後,就沉默寡言,動不動就離家出走,不想讀書,我很擔心。」李陳(化名)談及孫女教育問題,坦言操碎了心,但是成效不大。
無奈之中,李陳得知社區有個「和姐」工作室後,急忙上門求助。來自「皖美和姐」隊伍的心理諮詢師接待了李陳,並認真傾聽李陳傾訴。在了解情況後,有針對性地對他提供了情緒疏導和心理安慰。
李陳的問題主要還是來源於孫女的教育。「和姐」隊伍的心理諮詢師等有相關經驗的成員一起制定了專門針對李陳孫女的心理幫扶計劃。她們多次上門與小女孩溝通,從小女孩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逐漸打開了她的心扉。團隊還組織了親子活動,邀請李陳和孫女一起參加,增進祖孫之間的感情,讓小女孩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據了解,自成立以來,「皖美和姐」還先後多次組織婚姻家庭幸福課堂、免費心理諮詢、家庭治療等各種公益活動,從心理健康層面預防糾紛升級,解決矛盾。截至目前,「和姐」工作室累計提供心理諮詢等心理健康服務48次,避免了36件矛盾激化升級。
社情的「聯絡員」
「這個牆拆了,小區安全和環境衛生難以保障。」「牆不拆,道路如何拓寬。」在楊梅山社區長板凳議事會上,社區居民們就《小區道路拓寬徵求意見》進行了討論。楊梅山社區有18個小區,其中老舊小區多達15個,人員流動大,時常影響社區改造升級進度。
「和姐」負責人徐麗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便主動發揮起社區「和事佬」的功能,利用「熟人優勢」,組織隊伍成員積極發揮專業能力,挨家挨戶走訪溝通交流,將居民意見建議梳理上報社區,極大地提升了解決糾紛的效率,更好地保障社區居民的綜合利益,促進小區和諧發展。
截至目前,「皖美和姐」收集民情200餘件,助力社區解決舊棚徵收20戶,對小區老舊改造提出意見建議30餘條。
「自從有了『和姐』,我就吃了『定心丸』一樣。」昱中街道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昱中街道將不斷推廣「和姐」模式,力爭將模式普及到整個街道。(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程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