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央媽」又有大動作!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鑑於近期政府債券市場持續供不應求,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央媽」為什麼要這樣做?有什麼背景?影響幾何?
國債成資產配置重要選擇
央行出手維穩供不應求局面
首先,我們來看看「央媽」為什麼要暫停購買國債?從人民銀行的公告不難看出,「供不應求」是此次其暫停購買國債的主要原因。
當前,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都更傾向於配置低風險資產,其中國債因其安全性、穩定性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青睞。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有效融資需求不足,導致了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信貸難以有效投放。市場信用風險有所上升,金融機構資產質量下降壓力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債由國家信用背書,具有較強的安全性,成為金融機構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
不僅如此,債券投資收益甚至成為金融機構收入的重要來源。包括農商銀行在內的部分商業銀行擴大債券投資,形成「大行放貸、小行買債」格局。
在市場中,越來越多的機構和投資者買入國債,不僅拉高了國債的需求,而且推升了國債價格。
而與股票有所不同的是,債券價格和它的收益率成反向關係。換句話說,如果投資者紛紛購買國債,推高債券價格,國債的收益率就會越來越低。
去年以來,我國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行較為明顯,近期更是屢創新低。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固定收益投資三部總經理張李陵介紹,去年債券市場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國債收益率從年初的2.5%一路下行至年末的1.7%,下行幅度高達80個基點。
因此,在國債供不應求、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人民銀行宣布暫停國債買入,有助於平衡國債市場供求關係。」董希淼說。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意味着人民銀行對債市的調控力度加碼,旨在遏制近期債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搶跑」勢頭,穩定市場預期。
此舉並非收緊流動性
市場平穩後或重啟國債買入
記者了解到,買入、賣出國債是人民銀行調節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方式。
去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決定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去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短期限國債並賣出長期限國債,全月淨買入債券面值為1000億元。
此後,中國人民銀行分別於2024年9月、10月、11月、12月發布國債買賣業務公告,分別淨買入債券2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3000億元。數次國債買賣操作的理由均為「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董希淼認為,此次中國人民銀行暫停購買國債,並不意味着市場流動性收緊。「預計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向市場注入短期和長期資金,繼續維持市場流動性充裕。」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若後續國債供應量加大、債券收益率回歸合理水平,市場供求關係自發趨向平衡,「人民銀行有可能恢復買入國債,繼續發揮通過國債淨買入操作向市場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