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獲悉,位於首都二環內宣南地區黃金地段騾馬市大街的中海大吉巷項目即將於近期盛大開業。這一融合了文保、商業、商辦與綠地的綜合性項目,承載着傳承首都文脈、打造品質生活的使命,即將以創新之姿為市民和遊客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中海大吉巷」項目定位為「城市文化會客廳」
中海大吉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作為 4、7 號線地鐵上蓋項目,距離天安門僅 2.5 公里,5 公里範圍內覆蓋金融街、西單、王府井、崇文門等多個核心商圈。作為二環內唯一大體量新建商業綜合體,它填補了首都功能核心區南部集中商業空白,補齊了北京 「王府井 × 西單 × 前門」 國際消費體驗區的最後一環,完善了 「四級兩類多維」 商業空間新格局。其與金融街高端商務形成互補,與大前門柵欄、王府井等老字號商圈高度聯動,與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首尾相接,依託地鐵 7 號線、14 號線及北京南站、北京西站樞紐,輻射京津冀政務商務客群,打造 「文化 + 商業 + 科技」 融合的消費新極核。
商業領域,中海大吉巷定位為 「城市文化會客廳」, 體量36萬平方米,商業面積 8 萬平方米,融合古都文脈、精英社交、城市生活等元素,業態豐富,旨在激活西城商業價值,提升北京國際影響力。目前招商成果斐然,招商率已達 85%。眾多首店的入駐,為中海大吉巷的騰飛注入無限活力。
文化傳承是中海大吉巷的一大亮點。項目西北側文保區有康有為故居、米市胡同 29 號院樓房、《每周評論》舊址以及觀音院過街樓等等多處文物。項目團隊秉持 「像修文物一樣織補城市」 理念,嚴格遵循 「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 原則,對四合院門頭、影壁、垂花門等傳統建築構件進行精細化修復,力求 「修舊如舊」。此外,精心打造 6 個院落作為博物館免費開放,讓遊客穿梭於歷史與現代之間,深入了解宣南文化的深厚底蘊,感受宣南文化魅力。
中海大吉巷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特色
綠色生態是中海大吉巷的一大特色。項目通過 「城市底盤」 更新行動,整合地下微管廊系統,優化能源設施布局,實現智慧運營管理,為非遺風貌區提供低碳解決方案。在二環內稀缺的黃金地段,精心打造 1.2 萬平方米的綠地景觀,極大的拓展和提升了南城市民的城市休閒空間與品質,「低碳花園彈性劇場」、「森林露台」 等五大園林錯落有致,將傳統胡同的灰瓦綠樹與現代低碳技術完美融合。屋頂花園配備的雨水回收系統,高效收集和利用雨水資源;植被選擇注重本土性與低維護需求,既美化環境,又降低能源消耗和後期維護成本。同時,通過廊架、庭院與口袋公園的巧妙設計,重構鄰里社交空間,成為城市中生態與人文和諧共生的典範。
據介紹,中海大吉巷項目的開業,對首都功能核心區意義重大。它將成為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最新成果的展示窗口,也是兼具歷史文化底蘊和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國際交往新名片。項目以 「政企協同 + 市場化運作」 模式,為老城保護與煥新提供可複製的 「中海方案」。在項目成熟期,預計年納稅達到 10 億級,將帶動周邊就業與消費,助力西城經濟密度提升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正如中海商業北方區域總經理李霖道所說:「中海大吉巷項目即將開業,它是 『雙碳』 戰略的實體樣板,是 『四個中心』 建設的生動註腳,更是 『首善標準』的有力詮釋,為北京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注入全新活力,值得市民和遊客共同期待。」(記者 楊凌雲)
頂圖:「中海大吉巷」項目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