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貢區議員、香港新界中小企總會會長 方國珊
自《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於2020年發布以來,香港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顯著。根據2025至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政府將撥款推動多項智慧城市項目,包括支持電子政務平台、促進電子支付的聯通,以及優化智慧交通與旅遊系統,為市民提供更高效的電子公共服務。
智能支付迅速普及
截至今年2月,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智方便」(iAM Smart)的登記用戶數量已突破327萬,累計使用次數達1.12億次。市民登記後,只需通過手機即可遠程處理多項政府服務,例如網上申請津貼、預約診所,以及繳交稅款等;更可透過「非觸式e-道」功能自助出入境檢查,實現快速通關。
智能支付在香港迅速普及,電子錢包如八達通、PayMe、Alipay HK及WeChat Pay HK已成為市民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無論是購物、乘車或用餐,只需「嘟一嘟」手機即可完成交易,大幅縮短付款時間。此外,電子支付能自動保存交易記錄,讓交易過程更透明。有市民稱讚:「而家出街買嘢,帶部手機就得,唔使再搵散紙,方便好多。」
推動港可持續發展
在交通管理方面,政府利用實時交通數據優化道路及公共交通管理。運輸署推出的「香港出行易」應用程式,市民可即時掌握全港主要道路的交通狀況,避開擠塞路段。同時,旅發局將優化「Discover Hong Kong」一站式平台,新增「實時旅遊地圖」及「人工智能行程規劃」功能,為旅客提供個人化的行程推薦及專屬優惠,提升旅遊體驗。
在醫療領域,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醫健通)已吸引近600萬市民登記。市民可在不同醫療機構間共享病歷,減少重複檢查,節省醫療成本,提升診斷及治療效率。
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智慧政府」政策,促進社會數碼轉型。創新科技正全面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隨着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應用,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設將持續提速,為市民帶來更高效、更便捷的生活體驗,同時推動城市邁向更智能、更可持續的未來。
頂圖:2024年12月20日,香港數字政策辦公室公布於惠州設置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方便身處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香港居民和企業申辦香港政務服務。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