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奔流不息,奇瑞以科技為槳,智駕過江,既致敬過往,更駛向未來。
3月18日,奇瑞集團以一場極具象徵意義的「跨江挑戰」慶祝建廠28周年。200輛全品牌汽車列隊駛過蕪湖長江三橋,全程實現自動輔助駕駛。這一事件不僅是對企業歷史的致敬,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從「製造」邁向「智造」的生動縮影。
歷史傳承與創新跨越的雙重致敬
多年來,通過技術積澱與戰略前瞻,奇瑞不斷書寫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新篇章。本次「跨江挑戰」巧妙呼應了25年前(2000年)的經典時刻——200輛初代風雲轎車列隊駛過蕪湖長江大橋,標誌着中國自主汽車製造的覺醒。
彼時是「人駕車」的工業起點,如今則是「車帶人」的智能蛻變。這種跨越時空的對比,既彰顯了奇瑞對技術初心的堅守,也凸顯了中國汽車工業從「追趕者」到「定義者」的躍遷。
「獵鷹智駕」系統全面落地
此次挑戰的核心技術是奇瑞自主研發的「獵鷹智駕」系統,其亮點頗多,包括端到端無圖智駕、全球化數據支撐以及安全性與場景覆蓋。
據了解,「獵鷹智駕」系統無需依賴高精度地圖,即可實現「有路就能開」的適應性,覆蓋複雜場景。依託出口100多個國家的用戶數據與路試經驗,系統迭代更貼合全球多樣化需求。
此外,奇瑞強調安全為首,已在中美多地獲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並通過複雜泊車、無人接駁等場景驗證技術成熟度。
值得關注的是,奇瑞計劃2025年全系標配「獵鷹智駕」,並同步布局人形機械人、飛行汽車等新業態,形成「全域智能」生態。
「技術奇瑞」引領出行生態
本次活動是奇瑞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的重要環節,傳遞了三大戰略信號:油電同智平權、全球化布局深化以及生態化延伸。
近年來,奇瑞着力打破燃油與電動的技術壁壘,推動智能化技術普惠化。通過海外市場積累的數據優勢,加速搶佔智能出行話語權。從智駕汽車到無人出租(Robotaxi)、機器狗、車載無人機等多元化產品,奇瑞多舉措構建未來出行全場景。
奇瑞此舉不僅是一次品牌營銷,更是一次行業宣言。首先是堅定技術自信。通過自主研發突破外資技術壟斷,中國智駕技術已具備全球競爭力。
其次是推動產業升級。從「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到「新三大件」(算法、晶片、數據),奇瑞的成長軌跡映射了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智能化升級路徑。
再者是參與全球化競爭。奇瑞以出口銷量連續22年第一的根基,疊加智能化先發優勢,為中國車企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技術+市場」雙驅動範本。
儘管創新成果豐碩、發展成績顯著,奇瑞仍需面對多重挑戰。如何提高新能源車銷量佔比,如何加速電動化與智能化協同,如何將前沿技術(如飛行汽車)轉化為市場可接受的量產產品,如何需強化跨領域合作與用戶場景創新。在這些方面,奇瑞仍需探索。(港商快評)
頂圖:奇瑞全品牌智能駕駛汽車列隊駛過蕪湖長江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