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今年港股走強,IPO市場也出現回暖。根據Wind統計,截至3月24日,一季度已有13家新股登陸港股,合計募資150.9億港元,相當於去年一季度募資額的3倍多。業內預計,今年港股IPO規模有望超越去年,科技、醫藥、消費等行業企業將是上市主力軍。
一季度將有16家企業港股上市
數據顯示,南山鋁業國際、舒寶國際、江蘇宏信將於3月25日、27日、31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將有16家企業港股上市,而去年一季度只有12家上市。
高盛此前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中國企業在海外股票資本市場的融資額已達130億美元,今年前10周的融資額是去年同期的23倍。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通常不是融資高峰期,但仍出現如此高的發行量,顯示市場活躍度已大幅回升。
在境外融資中,港股IPO備受關注。根據統計,今年港股IPO前3名公司分別是蜜雪集團、赤峰黃金、古茗,募資規模分別是34.55億港元、28.22億港元、20.3億港元。
2月26日,蜜雪集團完成公開認購環節。數據顯示,蜜雪IPO認購倍數達5324.29倍,認購金額達1.84萬億港元,創造了港股市場新股認購的新紀錄。3月3日,蜜雪集團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公司收盤大漲43.21%,市值超過千億港元。
不過,從新股上市首日表現來看,年內上市的港股有7家首日收盤上漲,2家收平,4家新股破發。總體來看,破發率依然高達三成。其中,蜜雪集團、布魯可上市首日上漲逾四成。
香港證監會整治IPO打新亂象
今年以來,由於港股IPO市場相當火爆,部分券商為了招攬客戶,不僅給出百倍槓桿,還提供零利息優惠,導致部分新股認購金額飆升至數百倍乃至上千倍。數據顯示,今年就有布魯可和蜜雪冰城兩隻新股認購倍數超1000倍。
高槓桿參與打新風險不言而喻,畢竟港股新股破發率遠高於A股。根據統計,去年有港股70隻新股發行,上市首日破發24隻,佔比超過三分之一。上市新股一旦暴跌,由於槓桿比例太高,投資者賬戶可能資不抵債,券商也會受累。
針對IPO打新亂象,香港證監會3月20日晚發布通函,針對IPO認購及融資服務向持牌法團提出多項額外指引,新規下投資者參與打新需預付至少10%資金,槓桿上限鎖定10倍,且資質不足者連10倍資格都可能被剝奪;認購資金須獨立存放並快速退款,身份審核全面升級;券商更需嚴審自身財務能力和客戶信用,杜絕「熱銷代風控」現象。
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預計,2025年港股新股市場集資額約1000億港元至1200億港元,新股數量約80宗。
德勤預計,A股發行人、內地龍頭企業、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和海外公司將會推動香港新股市場。市場全年將會錄得大約80隻新股融資1300億港元至1500億港元。科技、醫藥和消費行業仍將是新股市場的引擎。(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