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大利自行車盃國際系列賽的領獎台上,三件象徵最高榮譽的領騎衫被花都千里達工廠車隊收入囊中。U19車手喬吉婭·佩利佐蒂延續不敗神話,U23車手露西亞·布拉馬蒂更創下公開組第三、青年組第一的雙料佳績。這些閃耀的戰績背後,是來自中國廣州花都區的「千里達」自行車在默默支撐。
「對新賽車的感覺很滿意,它表現非常好。」車手們的讚譽,是對這家中國製造企業最好的肯定。成立於1990年的廣州市千里達實業集團,已從一家普通製造企業成長為擁有多家知名品牌、產品暢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巨頭。
創新驅動的智造之路
走進千里達的生產車間,數十條智能化流水線高效運轉。這裏每年產出220萬台整車,車架與前叉年產能分別超過250萬和300萬件。集團擁有100多位專業研發人員,掌握56項核心專利技術,並在2016年建成國家級自行車檢測中心。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業理念,推動着千里達不斷突破技術壁壘。他們率先在國內應用機器人焊接技術,實現車架焊接的自動化與高精度生產。競賽級碳纖維山地車V1000的問世,更打破了歐美品牌在高端領域的壟斷地位。
賽事驗證的品牌戰略
2019年,千里達做出關鍵決策——成立UCI認證的工廠車隊。這一舉措開創了國內整車品牌贊助職業車隊的先河。通過「技術研發→賽道驗證→市場轉化」的閉環模式,車隊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直接轉化為產品迭代的動力。
從東京到巴黎奧運會,從安達盧西亞到環意賽,千里達戰車的身影出現在全球頂級賽事中。這些實戰經驗不僅優化了產品設計,更讓全球市場見證了中國製造的實力。2020年,千里達入選「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公司」,成為行業標桿。
全球布局的出海之路
「今年以來,我們企業的自行車訂單迎來爆發式增長。」千里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花都海關的助力下,一批批自行車駛向馬來西亞、俄羅斯、北美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年銷售自行車40萬輛,外貿額超3.1億元。
早在2002年,千里達就率先出海,在菲律賓、印度和巴西建立生產基地。通過合資模式,千里達在菲律賓市場迅速崛起,成為當地第二大自行車品牌。這種全球化布局不僅拓展了市場,更提升了品牌國際影響力。
花都沃土培育創新之花
千里達的成功,離不開花都區這片產業沃土。作為廣州北部增長極的核心區,花都擁有完備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10家規模以上自行車企業、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此集聚,形成了從研發設計到檢驗檢測的完整產業鏈。
花都海關的關企聯絡員制度,為企業定向推送國際市場准入標準;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則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23年中國兩輪出行產業大會在花都舉行,進一步彰顯了該區域的產業集聚效應。
價值創新的未來藍圖
「求強不求大,做世界級的極致質價比產品。」千里達正以清晰的戰略規劃面向未來。一方面深耕大眾市場,解決消費者痛點;另一方面加大高端產品研發,通過智能化和低碳技術引領行業趨勢。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千里達的成長軌跡印證了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隨着電助力與智能化技術的深化,這家源自花都的企業將繼續在國際舞台書寫中國品牌的新篇章。其成功實踐不僅為行業樹立標桿,更展現了「品牌出海」戰略的無限可能。(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