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總商會4日舉辦「走進大灣區系列」第二場專題分享會,邀請專家和行業精英,與該會會員交流新形勢下的大灣區營商環境。分享會特邀畢馬威中國華南區稅務部主管合夥人楊彬進行專題演講,探討大灣區如何依託國家戰略優勢釋放強勁發展動能。活動亦邀請香港希瑪醫療集團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李肖婷、茲曼尼創辦人兼執行董事唐慕貞、北京新域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楫京,分享新形勢下的企業戰略規劃。
以多維實用建議應對外部挑戰
曾智明致辭。
中總副會長曾智明致辭時表示,近年環球政經局勢發生諸多變化,關稅戰、貿易戰等對全球經濟以至營商環境都帶來重大影響,香港企業家如何應對政經新形勢下的挑戰,融合大灣區開拓新格局尤為重要,相信本次分享會能提出多維度的實用性建議。
楊華勇致辭。
中總副會長楊華勇亦指出,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給大灣區營商發展帶來壓力,希望工商界朋友能更好運用大灣區內的資源和優勢,攜手應對外部挑戰,並致力激發內部創新活力,全方位配合灣區以至國家深化對外開放和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
促進灣區資源聯動
楊彬在專題演講發言時指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依託國家戰略疊加優勢,通過政策創新與制度型開放,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引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廣州南沙自貿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正藉着差異化定位,積極推進協同創新發展。
楊彬發表專題演講。
楊彬強調,大灣區根據自身重點產業發展出台稅務優惠政策、外資鼓勵政策、擴大領 域開放試點以及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四大平台」作為核心驅動力,以促進資源聯動,並透過產業協同、制度銜接、人才融合,構建全球要素集聚效應,發揮全球領先平台資源優勢,為全球經濟貢獻「灣區方案」。
構建跨境合作服務生態圈善用AI分析用戶需求
李肖婷發言。
多位行業代表亦透過企業案例分享,探討香港中小企如何應對新的挑戰與機遇。李肖婷指出,希瑪以「跨境醫療」為核心策略,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優勢和制度創新,形成「港式服務+國際標準」的獨特競爭力,並加速構建「口岸醫院+保險+研發」跨境醫療生態圈,聯合高校推動技術轉化,打通藥械流通及商保結算體系。
唐慕貞發言。
唐慕貞探討傢俱行業正面對的挑戰,包括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可持續物料成本高昂、消費降級、市場飽和等。她建議商家應從單一產品製造轉向「服務方案提供商」,善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分析使用者戶型資料、呈現家具設計及布置等,並針對不同市場定位調整產品設計風格,同時升級優化供應鏈、生產技術及銷售渠道。
黃楫京發言。
黃楫京認為,大灣區保險有三大核心機遇。大灣區覆蓋7000萬人口及高淨值客群, 跨境醫療、交通、貿易信用保險需求激增。政策紅利助力跨境機構設立,推動產品創新,深化大灣區合作。此外,大灣區科創資源豐富,保險業可透過物聯網應用、大資料開發精準定價產品,提升智慧核保與理賠效率。
答問環節。
中總大灣區委員會副主席、畢馬威中國大灣區戰略與發展中心副主管李令德擔任答問環節主持,就香港與內地業務定位、經營心得等方面與各位講者和中總成員進行討論。 出席本次分享會的中總成員尚包括名譽會長楊孫西、粵港澳大灣區委員主席霍啟文、多位常董、會董及會員,以及工商界友好近80人。
去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五周年,中總牽頭聯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和畢馬威進行了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與香港機遇和挑戰》的研究。今年是中總成立125周年,該會將舉辦連串會慶活動,包括「走進大灣區」系列分享會,向工商業界朋友介紹和分享豐富的研究內容成果。3月進行的首場專題分享會取得圓滿成功,今日第二場專題分享會繼續與政商領導和企業精英探討環球政經新形勢下的灣區營商潛能和機遇。(記者 康鈞淼/攝影 崔俊良)
頂圖:活動賓主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