壆崗。改革開放45周年壆崗村考。2023年12月17日(改革開放45周年前一天)開車經新橋到壆崗步考。新橋東地方很大。有火山。芙蓉路車少,近寶安大道有河。那就是潭頭,眾水交匯之處,或古海抵達處。
寶安大道西是沙井街道。新沙路入壆崗即是上坡。壆崗是新橋河谷西面高崗。壆崗公園是湖,為低地。村前路口有大樹,沒說是100歲。
村史牆:壆崗初名渡溪。家譜兩見「渡壆岡」。約洪武三年(1370年)陳夢龍七世孫宗順及長子中正自辛養遷居壆崗即渡溪。正在舊改的楠園叫作崗廈片區,即在崗之下也,亦崗之南也。
壆崗老村在村前路西側,村沿坡而上。老村在崗之東也。有二層洋樓,樹長在牆上。樓下有井,在用。此建築體積龐大如城堡,進深數十步。
洋樓的樹長在牆上。
西倚高崗,台高兩米。崗上為近年建的樓房。三區四巷32-1就在高崗之東沿。新沙路就在崗頂之西,路西面、南面落下。整個山頂地方叫蟹貝園。有一棵大榕樹。
蟹貝園的大樹。
壆崗村子有坡度,通透,光線非常好,感覺真妙!二區六巷26是老院子,朝南。村主體朝東。個別亦朝南。緊靠村前路二區八巷有一片老房已不可住,政府掛了提醒牌並封閉房屋。其左是壆崗陳氏大宗祠。乾隆甲寅年1794年建,1987年重修。三進,深六十步。朝向東南。
壆崗陳氏大宗祠。
村委會在祠前左,我多年前來過幾次。壆崗訂閱400多份《深圳特區報》,是文明祥和地。
壆崗足球隊很出名。村委前左兩棵大榕,標樹齡35年。此村理性真實。東邊就是11號線沙井站出口。村委前有四方塘壆崗公園,濃蔭環繞。[壆崗衛生院南邊有一棟廢棄已久的大二層豪華洋樓。]
北帝廟在北帝路,路口是智熙家塾,三進。它在祠北又一崗下。北帝廟在山腰,西邊上方是壆崗荔枝園,這裏壆崗之頂。荔枝在圓崗四面小坡上。山與西面壆崗小學落差十米以上。雖周末,荔林幽靜少人。園內洗手間超級乾淨,抽風扇聲音溫和。南門口有棵荔枝樹掛牌標110年,掛牌時間是2012年。荔園南坡之地名大王公。北帝路南邊就是蟹貝園,即兩崗頭,南蟹貝園北大王公。妙哉!西面新沙路是希爾頓花園酒店,那也是壆崗之端頭,在崗之末端。西薈城購物廣場是東一端頭。街角有一個老荔枝樹組成的小公園。新沙路從東面爬上壆崗又在西北面落下去。
1902年種的荔枝。
壆崗小學正西面裁留一小崗。空置圍起來,它在西薈城的正北側。小崗旁邊有個小孩子練籃球的地方,裏邊有一棵好大的榕樹。
北邊,沙井公園居然又是一崗,體大,頂平闊,未見老樹。有西頂東頂,東頂略高,亦平闊。沙井公園適合跑步。沙井公園海拔足有二十米。壆崗盛芳園北區西側有裁留之細崗,如我所料。空置,圍起來。那是榮根學校東端。
壆崗盛芳園北區。
上方就是沙井中學。西隔環鎮路是辛養牌坊、辛養村委。那這裏是壆崗鎮的邊。似乎沙井新樓盤都在壆崗之上。若得壆崗地圖,則知沙井地理。尤其他們的果園。東山亦壆崗末端。環鎮新沙之交叉口說重要制高點。萬科翡麗郡是顯著高處。最現代的,與最古老的,同在,就是沙井。壆崗,海岸崗城。海是心中之海,宋朝之海。壆崗的規劃是如何實現的?我是看舊地圖才去尋找壆崗之崗,感謝舊地圖!沙井公園之地舊稱白石崗。盛芳園北區西面之崗稱圓珠崗。
鞍山三路-松山西路-崗背路-壆崗新安路-永通路-將軍路,這是民國至雲林墟的沿崗老路。西面是沙井路。如今取代之的是環鎮路,及東面的寶安大道。
辛居路口有河長公示牌:石岩渠起於萬豐中路王氏華納廠區附近,流經萬豐馬鞍山壆崗東塘辛養衙邊,長5.83公里。入排澇河。看圖:起在華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北經萬豐海岸城東側,圖見明渠。西折至馬鞍山北區,在鞍山五路東頂端寶安大道西側見明渠,北上。網絡有「沙井通」帖子說沙井的河涌治理,題曰《沙井人記憶裏的美麗水鄉回來了》,中有沙井河道河長制辦公室所作沙井街道水系分布圖。
晚上返回時被導航帶迷路了,黃麻布、料坑一片漆黑。那裏不是珠三角。我要研究的是:潮水離你幾尺。不僅是地理,還有姓氏。東寶地窪,曾氏、陳氏、文氏、麥氏等。沙井古村的文物徑亟待極度重視。
我的研究未必準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個人的觀察一定是不完整的。希望讀到的人,特別是土籍人士,給予補充。
庫克曰:我想知道我住在哪裏,它原來是什麼情況。我愛這個地方。
頂圖圖說:壆崗村前路口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