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三盞歙县魚燈一場美學盛宴  「大魚徽州」耀世而起

三盞歙县魚燈一場美學盛宴 「大魚徽州」耀世而起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5-19 16:55:46 來源:香港商報網

    燈,是家,是溫暖的牽掛,一盞明燈寄託着家人的等候與守望,遊子千里,燈燃家在,萬家燈火托起的是幸福美滿的生活。

    每逢上元(元宵節)、中秋佳節,在徽州的青磚黛瓦間,一條條明艷的魚燈穿巷而過,遊走在古色古香的老街,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開啟一場美學盛宴。

    作為古徽州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安徽歙縣見證了徽州文化的興起和繁榮。自隋朝開始,歙縣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所在地,其府縣同城的歷史長達1300年。

    點燃燈燭後,大魚色彩鮮麗,隨着舞燈人變幻的姿勢游嬉。這盞燈,一點就是千年。

图4片1_副本.jpg

    千年神韻  璀璨鎏金

    魚燈,是中國古老的民俗舞蹈魚龍舞的道具,古徽州魚龍舞在宋代已經興盛,清康乾時期進入高潮,魚燈成為水墨徽州最亮麗的一抹色彩。魚龍舞的場面歷來壯觀,辛棄疾詩言:「風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道出魚龍舞的璀璨鎏金與熱鬧盛況。

    古徽州「居萬山環繞中,川谷崎嶇,峰巒掩映,山多而地少」,徽州府五峰拱衛,四水迴瀾,地理環境因素造就鮮明的地域文化,形成嚴密的宗族制度,孕育了獨具特色的嬉魚燈活動,延續了濃厚的傳統文化風貌。

    作為重要的徽州民俗,魚龍舞承載着徽州人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更是徽州人淳樸信仰的體現。嬉魚,一求吉利,興旺發達風調雨順;二祈平安,驅邪鎮災興波克火;三傳福祉,送子添孫宗族丁旺。魚燈,不僅牽動着徽州人的心,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守護,寄託着人們對幸福安康的夙願和美好家風的傳承。

9、.jpg

    三魚成鱻(鮮),年年有餘。徽州有三盞魚燈,一盞在瞻淇,一盞在汪滿田,還有一盞在漁梁。

    源自宋朝  傳承至今

    嬉魚燈最早是從瞻淇村開始的。

    瞻淇村地處歙縣西北,三面環山,枕山環水而建的古村落,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瞻淇村原以章姓為主,名章祁村,後公元1201年汪姓遷章祁後,家族興旺,逐漸擴大,章氏人丁大減,康熙二年汪氏後裔以《詩經·衛風》「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改章祁為「瞻淇」。瞻淇嬉魚燈的習俗就是汪氏先人在宋朝開始的,一直延續至今。

    汪滿田村於布射河上游,與瞻淇村南北相對,本是程氏聚居地,後三支汪姓遷入,明代汪氏家族壯大,置田建屋分與子孫,因名汪滿田,後亦有葉姓遷入,與汪氏共同安居於汪滿田。六百年前,汪氏祖先居住在裡村,地理位置優越,但由於建設房屋使用的草、木、竹等材料容易引起火災,村民請的「地理先生」發現村莊西邊有火鏡,所以在正月十三至十六嬉魚燈以克火,魚燈習俗一直傳承至今。

6图片1_副本.jpg

    第三條魚,游在漁梁。漁梁是明清時期新安江上游最大的商貿碼頭,也是徽商走出去最重要的水陸中轉站,貨物和交通運輸促使漁梁成為繁榮的商貿樞紐。根據《歙南武擔姚氏支譜》記載和東南大學建築系與歙縣文物管理所合編的《漁梁》格局圖,漁梁村落的俯瞰圖形似一條游動的大魚,中間魚骨狀的街巷格局,這座千年古鎮的一切都與魚有着親密的聯繫。行走在漁梁的街衢、水埠之間,依舊能清晰感受到古老村落的清幽韻味。

微信图片_20240102174922_副本.jpg

    漁梁燈目前沒有找到詳實可考的資料,但魚燈和漁梁之間存在着天然的聯繫。古徽州嬉魚燈的經濟來源因地制宜、自發性的,經費來自於鄉土社會本身,徽商「賈而好儒」「義利兼顧」,有力地促進了徽州地區宗教信仰、祭祀禮儀等民俗的發展,為徽州文化的形成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嬉魚燈源於祈福鎮災,漁梁自古商賈雲集,徽商在這裡通過嬉魚燈祈求貿易順利和人員安全,是合乎情理的。漁梁的名字、地理位置、村落形態、商貿歷史等原因,共同構成了漁梁魚燈形成和發展的源由。

    據中國文明網黃山站《漁梁:徽商源頭水長流》中描述,漁梁有嬉魚燈的民俗活動,根據當地老人回憶,魚燈以淺紅色為主,全長有十米,每年只做一隻,需幾十人同舞。

    三盞魚燈  如夢徽州

    三盞魚燈,迴游千年,敬天祈福,寄託着徽州人共同的希冀,幾經歲月洗禮,延綿傳承。如今的魚燈,火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傾醉於徽州的人文山水,迷失在紅綠的魚燈之間,從驚艷於大魚的美色到驚嘆於精巧的製作技藝,讓本來游嬉在小村落、老祠堂的魚兒,衝出徽州,搭乘現代媒體和網絡科技的東風,被外交天團汪文斌、華春瑩等帶到了國際舞台。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為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讓魚燈這項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作為徽州歷史文化的核心區——歙縣,一直在探索新的路徑,不斷整合農文旅資源,推進產業交融與發展。

    歙縣是一個背負着千年歷史厚重的小城,一個浸潤着文化遺產精髓的古郡。走在歙縣的土地上,仿佛是踏入了一幅潑墨山水畫,那獨特的山水之美、古樸的建築風格、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客。

    如果你還沒有來過徽州或見到過魚燈,初到徽州古城,靜謐的老街與各色各樣魚燈的搭配,定會讓你對徽州的印象又增添幾分色彩。(記者 吳敏 通訊員 丁俊瓊)

責任編輯:嚴燕紅 三盞歙县魚燈一場美學盛宴  「大魚徽州」耀世而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