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放馬灘秦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地灣漢簡、敦煌馬圈灣漢簡、懸泉漢簡……這些書寫在漢簡上的生動內容,以小見大,彌足珍貴,填補了許多史籍記載「盲區」,再現了漢代邊塞防禦體系和絲綢之路繁盛景象。
25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甘肅行記者一行走進甘肅簡牘博物館,尋找輝煌中華兩千多年前在絲綢之路上的動人故事、真實事件、智慧光芒。
簡牘,中國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木片,為未編成冊之稱。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中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後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甘肅是中國簡牘大省,20世紀以來共出土6萬多枚簡牘,其中漢簡居多,占全國漢簡總數一半以上,被譽為「漢簡的故鄉」。
甘肅簡牘博物館是目前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國家一級專題類博物館,集簡牘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學於一體。現收藏各類文物50129件(組),三級以上的珍貴文物共31943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679件(組)。館藏文物以簡牘為主,有天水放馬灘秦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地灣漢簡、敦煌馬圈灣漢簡、懸泉漢簡及魏晉簡牘等共計近4萬枚,與簡牘相伴出土的紙張、絲綢及紡織品、竹木器漆、金屬器、動植物標本等文物有1萬餘件。
「數量眾多、品類豐富的館藏簡牘文物中蘊含、保留、書寫、敘述了輝煌中華兩千多年前在絲綢之路上的動人故事、真實事件、智慧光芒,記錄的是泱泱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甘肅簡牘博物館副館長徐睿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記者了解到,新館於去年9月份開館,新館開放以來,積極策劃了多個精品主題特展,與國家圖書館、敦煌研究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聯合主辦的「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作為開館精品特展,獲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與好評。
此外,「簡述中國——2023全國簡牘書法大展」是甘肅簡牘博物館與西泠印社首次交流合作的展覽,對傳承弘揚簡牘文化具有里程碑意義。加強省際文化交流,與湖南博物院聯合舉辦「永生奇蹟——長沙馬王堆出土文物精品展」,與山西博物院聯合舉辦「晉國霸業——山西晉國文物精華展」展。今年,該館強勢推出「小故宮 大氣象」瞿曇寺明清迴廊壁畫特展、鑒照古今—天水地區銅鏡專題展、絲路印跡雕塑藝術作品展等多個展覽,在社會各界反響熱烈。另外,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簡述中國」系列數字展覽全部上線,該數字展榮獲2024年甘肅文物全媒體精品傳播優秀推介項目。
「我們去年就在香港舉辦了展覽,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漢簡文化、中國文化藉助香港、藉助大灣區這個平台,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徐睿說,接下來,還將繼續加強與大灣區各大博物館的聯繫與溝通,策劃更多的展覽,讓簡牘故事、甘肅故事、中國故事為更多的人所熟知。(記者 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