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主題三門峽專場新聞發佈會,三門峽市委副書記、市長徐相鋒詳細介紹了三門峽市「堅持綠色轉型、創新驅動,加快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城市轉型蝶變」的有關情況。
徐相鋒介紹,近年來,三門峽錨定「兩個確保」,抓實「十大戰略」,聚焦「13561」工作佈局,突出做好「新河文山農」五篇大文章,團結奮鬥、砥礪前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三門峽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一是堅定走好轉型之路,產業體系不斷完善。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三門峽堅定走好綠色轉型、創新驅動這一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以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為主攻方向,全力培育「8+6」產業集群,推動原料變材料、材料變器件、器件變裝備。
黃金產業形成了「採選—冶煉—精煉—加工—交易」的全產業鏈,產量連續40年居全國第二;鋁產業形成了「鋁礬土—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全產業鏈,寶武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高、精、尖鋁板帶生產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軍工、航天航空等領域,部分產品填補國內市場空白;全市銅箔產量達到7.8萬噸,居國內第一,高純鍺、高純鎵、高純砷產量分別佔全國的25%、27%和30%,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二是全面實施首位戰略,創新動能持續增強。三門峽財政科技支出較「十三五」末實現翻番,創新平台總數達763個,較五年前增長139%,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2%,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先後柔性引進院士57名、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51個、高層次人才740名、實施人才項目240個,能源與環境(三門峽)國際聯合實驗室、隧道工程災變防控與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先後落地,自然資源部超純礦物新材料重點實驗室揭牌運行,關鍵金屬高層學術論壇永久落戶,初步形成了「人才引領發展、項目支撐轉型」的良好態勢。
三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樞紐經濟加快發展。三門峽位於鄭州、西安兩大國家中心城市之間,市域內幹線鐵路運營里程500餘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裏程426公里,每天過境高鐵可直達124個地級市,形成了鐵路、公路「雙十字」,客運、貨運「雙中心」和向東、向南「雙出海」的大交通格局。
依託隴海鐵路、浩吉鐵路兩大幹線鐵路交會優勢,謀劃實施了鐵路綜合樞紐物流園、豫西煤炭儲備基地等項目,着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
同時,三門峽深入實施制度型開放戰略,進口銅精礦屬地檢、三門峽自貿聯動創新區順利獲批,整體通關時長縮減85%以上;三門峽至青島出口「五定」班列常態化運行,可降低企業綜合物流成本40%以上,加之銅精礦「保稅混礦」業務試點、保稅物流中心等開放平台穩步建設,三門峽正逐步由內陸腹地向開放高地邁進。
四是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攻堅戰,全市優良天數、PM2.5、PM10、斷面水質達標率等主要指標連續5年均居全省前列,2023年三門峽市獲省空氣質素生態獎補資金3300餘萬元,居全省第一位,成功創建黃河流域唯一市級全域「天然氧吧城市」,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先後實施了18條黃河支流綜合治理、百里黃河濕地修復、千里城市綠廊建設、萬畝礦山生態修復、億噸泥沙資源化綜合利用等重點工程。隨着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三門峽白天鵝棲息地由4處增加到9處,越冬白天鵝數量從十年前的2000餘只增加到1.6萬餘只,佔全國的三分之二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白天鵝棲息地和觀賞區。
五是全力推進文旅融合,城市名片更加靚麗。高標準推進仰韶文化產業園「七個一」精品工程,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虢國墓地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數量居全國地級市前列。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先後推出「九曲黃河灣·尋根文明源」「花開中國·文明溯源之旅」等特色文化旅遊線路,將黃河文化、仰韶文化、老子文化、虢國文化等有機串聯起來,進一步提升了三門峽旅遊品牌的吸引力、影響力。(記者 王皓萍 實習生 李佳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