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港成示威之都民生必受損

2014-04-04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黃友嘉批評支持「占中」者到台灣取經,香港有議員極端激進行徑,如在立會內「掟蕉」和「爆粗」,實際上已把台灣式的「暴民政治」引入香港,此文化再波及到社會層面,一旦發生「占中」愈演愈烈,局面將不容易收拾。香港中華工商業協會執行主席梁永安警告,香港成為「示威之都」,對外資的吸引力大降,實體經濟受影響,不利新職位的創造,最終市民的生計必定有所損害。

  黃友嘉強調,政制討論是有必要的,建制派從來不覺得港人最好不要談政改;然而,問題出於部分人只談政改,有關問題未解決,其他就不要去做,這樣才變成大問題。

  他說:「新加坡起碼有比較強勢的政府,香港情况不一樣。香港一向是多元化多聲音社會,最近五年來,見到重要社會和經濟建設停滯了,主要原因是內耗爭拗,一些市民變得比較偏激,有些人太激進,變得有點對人不對事。現時很多事因為人們對某某官員不信任,在政制問題未解決前就將大型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放在一邊,這樣很不健康。其實,無論什麼人做特首和問責官員,問題還是要去解決。」

  梁永安:激烈對立釀負面影響

  有逾4600名會員的香港中華工商業協會,其執行主席梁永安對本報表示,政治爭拗和內耗難免影響本港經濟發展。他說:「從過往的反對派到現時兩派,有如台灣情况,走向極端化。」他強調,不支持泛民的人士毋須與泛民激烈對立,否則情况會惡化,并引來負面效果。

  梁永安警告,香港必須將精力投放到提升金融地位、增加經濟競爭力等範疇上,否則本港對外資的吸引力大降,實體經濟受影響,不利新職位的創造,最終市民的生計必定有所損害。不少歐美和亞洲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媒體都曾經以「示威之都」來介紹香港。

  本身是資深會計師的梁永安,因工作關系接觸到大量外地商人和投資者。他受訪時指,從不少外來投資者口中得知,香港經常因示威游行封路和交通管制,他們的生活難免受影響。他續說,假如外來投資者的生活經常因本港的政治爭拗而引起不便,他們會覺得香港的居住環境并不方便舒適,感覺很不好。

  梁永安說:「我有些已來港投資實體經濟的客戶,現在已經不會主動推介家鄉的親友來港做生意,他們沒有推介香港的主動性或積極性,特別是與親朋戚友談到來香港做生意時,會有保留和猶豫。台灣與日本的投資者都較為喜歡與親友和朋友成群一齊到某一地區投資,這對香港有很大負面影響。香港因此損失的外來投資金額和創造職位數目,難以估計。」

  顧敏康:極端做法違背法治

  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顧敏康受訪時強調,政改和普選都不能離開或違背《基本法》。他說,「政改要談,但普選要按《基本法》的規定來做。你可以說基本法本身不完善,那便應談如何修改條文,『占中』、『公投』,實際上是走極端的做法,跟法治社會背道而馳,危害性很明確。」

  有個別政黨將社會焦點引向只對該黨派有利的方向而忽視經濟發展,不少市民也被引到錯方向,顧敏康對此表示憂慮。他說:「經濟發展在黨派中和市民中談得不多,大家都談政改,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令人擔心的情况。」

  王于漸:政治爭拗消耗港精力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黃乾亨黃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王于漸觀察并分析,現時部分人只關心政治爭拗,因而荒廢了很多精力,令回歸至今累積的問題尚未處理,間接導致香港的競爭力落后於鄰近地區,需要10年至20年才能追回。

  王于漸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今日香港的定位是什麼?香港現在要思考哪一方面落后於鄰近地區。」他強調,普選特首未必能夠解決當下的政治內耗問題,就算當下立即舉行特首普選,亦難見到成效和出現大動作。他說:「看看奧巴馬當下的施政表現就知啦!」

  何濼生:沒核心價值損民主文化

  嶺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的觀點與王于漸不謀而合。他對本報記者說:「更加關鍵的問題就是,香港連尊重言論自由、法治、程序及守規的基本精神都沒有,議會上議序不能進展,即使普選了行政長官一樣施政困難。如果大家都不能互相尊重、不能對事不對人,不能以公眾利益為先,這樣的政治環境就算有民主程序,一樣會損害香港的民主文化。」

  何濼生續說:「一些議員逐步偏離香港核心價值,背離民主精神,希望他們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如果是好的政策,無理由『拉布』;好的政策支持、不好政策反對,這就是議員責任。」

  葉兆輝:應為年輕人創職位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對本報指出,從香港情况看來,失業率上升或買不起樓,的確會令部分人的精神健康受影響。他說:「有機會和有希望,對整體社會都是好的。」他認為,現時社會內耗過多,大家不如同心合力,制造多些向上流動和就業的機會給年輕人。葉兆輝又稱,「如果社會給每個人更多機會發展所長,經濟發展有工可做,可直接減低精神壓力。例如,15歲至24歲年輕人自殺率研究發現,學生在校風險最低,其次為有工做的,而失業者為最高,是一層層上升,工作是一大保護因素。」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