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緣何失落宜居寶座?

2014-05-10
来源:香港商报 戴子熙

  ——戴子熙

  中國社會科學院昨天發表的《2013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本港綜合競爭力連續12年排名全國首位,但在宜居城市競爭力方面卻由去年的第一位跌至第二位。如果說本港的競爭力被內地城市不斷追近已成為各方共識的話,這次報告卻反映出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原來本港與內地城市在「軟環境」方面的差距也正在快速縮小。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有必要共同探討如何解決本港發展停滯不前的困境。

  宜居標準因地而异

  一個地方發展初期,老百姓往往對於自身居住的物質狀况的關注最大,城市競爭力強弱與否在這個階段就顯得相當重要。不過,隨着經濟不斷發展,以及民眾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民眾的訴求會開始轉向建設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態宜居城市。特別是1985年出現一些國際宜居城市研究組織后,宜居城市研究在國內外已成為一大熱點研究議題。如何發展成為「宜居城市」,也是各大城市爭先追求的目標。

  目前的問題是,對於什麼是宜居城市,各有各的看法。在亞洲,大部分人或許會認為大城市才是宜居城市。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全球大城市多數都在亞洲。泰國曼谷的人口在全國人口總數中占明顯比例,東京一帶大城市的人多得更是駭人聽聞。就這方面來說,人口稠密的香港的確是一個宜居城市。

  需要和諧共處「軟環境」

  相比之下,在許多西方國家眼中,只有改善了城市品質及生活,才是真正的「宜居城市」。比方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美國知名出版物《城市排名和等級》曾分別根據「宜居」程度,對美國上千個城市進行了排名。在這兩份名單中,排在美國宜居城市榜前列的城市幾乎全都是小城市。兩份名單的評選標準雖然不盡相同,但它們反映的居住理念卻非常相似,即隨着時代的發展,美國人越來越傾向於尋找一種不同於大都市的生活方式,他們更願意住在小城鎮里,擁有良好的教育、充足的就業機會、便利的交通和美麗的風景。

  在今年的社科院《藍皮書》中,中國的宜居城市首三名分別是珠海、香港和海口。某程度上來說,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沒有進入排行榜的三甲位置,反映了《藍皮書》也認可大城市不一定就是宜居城市的觀點。事實上,一個宜居城市的建設,除了要有一定的人口質素、公共設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居住環境。

  在香港,生活一點也不枯燥,這里既有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文化設施,也有豐富的夜生活。更重要的是,香港甚少發生嚴重的刑事犯罪活動。這些都構成了香港成為宜居城市的因素。但須知道,「宜居城市」不僅需要良好的「硬環境」,更要有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的「軟環境」。正如社科院的報告所說,近年香港本地居民與內地精英人才之間在就業、教育等方面矛盾不斷激化,正一步步削弱了香港的「和諧城市競爭力」,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質素。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共同探討,如何解決本港發展停滯不前的困境。那些所謂「驅蝗」的少數港人,更有必要對無理攻擊內地旅客的行為作出反省。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