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陸韓簽FTA 台只能乾瞪眼

2014-07-31
来源:香港商报 方想

   大陸與韓國力爭年底前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受影響最大的台灣,本來競爭優勢就在全面下降,處於下風,再碰上政治干預經濟,服貿協議和監督條例仍躺在立法院議而不決,將參與大陸龐大市場的先機拱手讓人,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可謂雪上加霜。尤為可慮的是,由於島內開始進入選舉周期,藍綠間忙於相互攻擊和拆台,根本無暇顧及長遠發展,在泛政治化的氛圍下,其他什麼事情想要辦成,難度將呈幾何倍數增加,更別提分外敏感的兩岸議題。用「乾瞪眼」來形容台灣面對陸韓簽FTA的處境,再合適不過。

 

  台競爭優勢已逆轉

  台灣經濟遲滯,主要說法有三:一是全球分工鏈已因大陸加入而有質的變化,過去台灣高度倚賴「台灣接單、大陸加工出口」模式,讓大陸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約占台灣出口比重四成。但近年大陸推動產業轉型,投資項目由產業下游最終轉向中上游,與台灣經貿關系逐漸由互補轉為競爭關系;二是區域整合時程延宕,相比韓國大力推動全球FTA布局,爭取更多關稅減讓,消除更多貿易障礙,導致出口結構有七成與韓國高度重疊的台灣,遭到空前打擊;三是產業轉型不順利,附加價值偏低。隨着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步入成熟期,企業以成本導向因應低價競爭,忽略創新能力與附加價值提升,面對高質量與低成本兩面夾擊,產業經營極為艱辛。

  說來說去,台灣的「悶經濟」主因是競爭優勢逆轉,產業升級不如人,產品爭不了上游,拉不開差距,面對后來居上的韓國,雙方高度同質化的產品,一時半會只能在市場上死磕到底,畢竟產業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原本,台灣還有一線生機,去年6月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使台灣的出口仍占先行優勢,若按原本規劃,服貿、貨貿沒有延宕,兩岸貨貿早已比陸韓自貿協議超前一年半至兩年生效,不僅有助於服務業的發展及輸出,而且能夠活絡台灣經濟,增加就業機會,并提前擴大大陸市場版圖,從容搶占市場先機,同時順應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為簽署其他經貿協議做好準備。結果大家也看到了,由於政治干預經濟,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受到層層阻截,陸韓恰簽FTA得以后來居上,台灣不得不面對即將來臨的空前經貿風暴。以至台媒哀叹「上天本來對台灣不薄,不曾斷絕台灣發展機會,但或許是我們不懂得珍惜,讓優勢和機會都喪失了。」

  反陸不成最終反台

  網絡上有一句流行語,叫「不作死就不會死」。當藍綠惡斗仍糾纏在逢陸必反時,大陸毫发無損,台灣卻傷筋動骨,據業內人士形容,如果韓國搶先一步和大陸建立經濟直通車,台灣外貿出口將猶如大動脈出血,估計冲擊近百萬就業人口,稱這是「對台經濟核彈」。可惜,面對「服貿協議」這個大禮,政治惡斗阻礙了經濟理性,馬英九「心急如焚」也好,企業界不斷跳腳也好,島內媒體罵聲一片、痛心疾首也好,都敵不過民進黨的全力杯葛。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就稱陸韓力爭年底前完成簽署FTA,是要對馬當局施壓,但台灣不應該掉進對岸設下的「陷阱」,拒不承認服貿協議是台灣的需要而不是大陸的需要。這種斗字上腦的思維,在民進黨中很有代表性。對民進黨而言,「服貿協議」是馬英九的政績,必須反對到底,才能斗垮馬政府,重新奪取政權,至於台灣的成敗、產業的興衰,皆與他們無關。

  隨着台灣選舉期的到來,各政黨大量注意力和精力轉移,激烈政斗之下,就算眼見台灣經濟的生機即將斷絕,對服貿協議過不了立法院,當局除了一籌莫展外,估計不會有任何辦法。

  方想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