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香港零售额指数已经连跌5个月,对于“购物天堂”来说,这样的记录很罕见。2003年自由行开通以来,香港零售额基本上是一路上行,年销售总额10年涨了2.5倍。去年,零售额大涨11%,今年却陡然回落,原因何在?
坊间有许多说法,每种都绕不开内地。一是内地经济放缓了,影响香港市场;二是内地网络购物逐渐兴起,许多商品不用到港也能买到;三是,香港的“反内地”情绪,让内地客人却步。
香港零售业兴衰,内地客说了算,这种说法大体上是靠谱的。1997年到2003年,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荼毒,楼市腰斩,经济大跌,6年缓不过劲来。之后自由行开通,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生效,经济开始复苏。
内地客人去香港,从来都不只是为了玩,购物才是重头戏。在这个自由港,你能买到最新款的国际大牌,定价能比内地低几成,还经常有打折。据香港媒体粗略估算,内地客人这几年在香港的消费,购物支出占了七到九成。去年,内地客在港购物花了1700亿港元,撑起香港总零售额的1/3。
香港这5个月销售额下跌,其实主要是跌在奢侈品上,光是6月份,奢侈品销售就跌了近三成。这就更加坐实了,内地客离去是造成此次萧条的主因,因为他们一直是奢侈品的最大主顾。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内地客失去购物热情呢?反腐、内地经济放缓,应该说都是合理的解释。不过,从时间点推算,这些恐怕并不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究其内因,还是香港某些极端分子刻意制造的反内地氛围,恶心到了内地顾客。
中国经济2012年的增长率为7.8%,已经开始放缓,中国的反腐大幕,同样是2013年就已拉开,而2013年香港的零售额却出现了“尖峰时刻”,大涨11%。所以,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时间上并不怎么匹配。而香港零售业首次下跌发生在今年3月,巧合的是,就在前一个月,香港发生了闹市驱赶、咒骂内地游客的“驱蝗”游行。
这件事对香港的好客形象伤害巨大。因为不像之前内地小妹妹在地铁吃面,父母与港人口角那样的单一偶发事件,“驱蝗”是个有组织的行动,当面污言秽语,行为极端恶劣。固然我们可以从大局上说,这还是个别现象,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内地游客怀着一腔兴奋跑到香港,花了钱却买来一顿有组织的臭骂,那将是多么一件多么堵心的事?所以,虽然没有统计数据来佐证,从情理上说,这件事也必然会让一些本来打算赴港的内地人改变主意。何况,后来又发生了内地小童便溺遭拍事件,还有集体模仿内地人随地便溺事件……谁又愿意花钱买恶心呢?
归根结底,在这个年代,香港购物不是不可替代的了。买照相机,都是内地代工组装,在内地买或许更便宜;买服装,内地什么牌子都有,最多新款晚到几天;去新加坡、澳门,或者直接去欧美原产地,又有什么买不到?实在不行,还有万能的网络代购……实际上,香港由于租金飙涨(铜锣湾已经荣登世界最贵商铺),商品的价格优势正在缩水。
在笔者看来,反内地事件固然是极端政治势力唆使之下,一小部分人的行径,但确确实实伤害到了香港的形象和内地人的购物意愿。对于香港那些不做生意的普通百姓来说,很容易把外来客当成是种滋扰,再经别有用心的人一煽动渲染,负面情绪也会发酵。一位香港朋友甚至告诉我,内地游客常反映有些香港服务员态度不太好,“其实他们对香港人不会,就是对内地人才会不耐烦。”
而香港特区政府,虽然一直公开谴责极端分子的行为,但在政策上也已经受影响,比如拒绝双非孕妇,限制内地客带奶粉,以及最近正在讨论的缩减自由行规模。凡此种种,对内地顾客来说,都是带有歧视性的无形压力。
香港的反对派政党虽然无所建树,但成事不足却败事有余。现在香港被泛政治化的气氛笼罩,什么事情都能往两地矛盾上扯。一些本来可以疏散内地客流的举措,比如兴建边境购物城等,也被抹黑成“卖港求荣”,陷入议而不决怪圈。泛政治化气氛一日不除,“购物天堂”风采一日不复。(文/黑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