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学生治校”,画饼太美不忍逼视

2014-08-11
来源:光明网

   调查处理学校人员是否违规、讨论决定学位授予标准、审查老师是否可以评上教授、老师著作是否涉嫌抄袭……根据《北京大学章程》(公开征求意见稿),北大学生将有机会享受这些权利,同时北大校务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也将有学生代表参与。近日,该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大学综合信息服务”网站面向校内公示征求意见。(8月10日《新京报》)

  中国的大学该怎么治理,这越来越像一个玄幻的哲学命题。从意淫民国时期的“大学盛世”,到“钱学森之问”对大学教育的反思——大学之道,似乎当真是“道可道非常道”。教授治校还没影子呢,学生治校倒开始征询意见了。

  北大的这个章程,尽管初衷美好,严格来说,也是个爽约后的结果。因为早在去年底,教育部首批核准了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校的章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依章程自主管理是高校的法定权利,制定章程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环节。“按照计划,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985高校需于明年(2014年)6月前完成章程制定,全国所有高校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可见,若将之误会为北大自告奋勇的改革之举,这个玩笑就开得太大了。

  当然,有时候形式的改革,也有无可厚非的裨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大学章程点赞也是常理。不过,即便以在校务委员会中设置学生代表为例,这也并非北大首创。2012年,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就已表示,将在校务委员会中为学生代表设固定席位。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也有“学生校长助理”。这些变化的价值,都曾被一歌三咏,奈何时光荏苒,终究绝口不提。

  如果从历史上说,譬如世界上最早的巴黎大学,采取的治理方式就是完全的教授与学生共治的模式,其实质近似于行会自治。2005年,张维迎先生也曾出版《大学的逻辑》一书,激浊扬清,畅谈大学改革。只是,即便今日,仍有几个概念需要厘清:一者,人人都说“去行政化”,但怎样“去行政化”,未必已成共识;二者,人人都谈“教授治校”,但教授也不是超人,治学都步步惊心,何来治校的天赋异禀?弄不清高校与行政的关系,于是改革就成了空对空的抒情,实打实的制度设计显得步履维艰。即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一些理念与方向,中国高校“摸石头”的过程显得特别缓慢——更别提当真去“过河”了。

  学生治校的困局,在这几年大江南北“砸食堂”的闹剧中可见一斑。别说高校远景规划与生存走向,就是一碟菜、一碗饭都做不了主,花瓶般点缀在各色“委员会”中间,又能改变些什么呢?此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调查显示,57.6%的大学生觉得学校管理者不太重视学生的意见。但要让大学重视学生的意见,靠自上而下的章程估计还是很难。高校管理上的有些症结早就积重难返,一两个名额上修修补补,谁能保证代表民意的学生一定不是听话的“乖宝宝”?须知,厦大教授诱奸女生事件早就说明一个道理:别说学校,就是科任教师,威逼利诱学生也是分分钟的事情,于此背景下,学生“有机会享受”的权利,还能称之为“权利”吗?

  也许有一天,学生治校会成为教育必然。不过,在高校体制尚未转身之前,这恐怕只能是不忍逼视的画饼,所区别的,只是谁画的比较圆罢了。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