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官员们为什么容易“作”

2014-08-13
来源:红网

   近日,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一段讲话引起了关注。在这段给党员干部的告诫中,黄先耀用上了网络用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黄先耀还用自己总结的“六千万”提醒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必须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8月12日《南方日报》)

  在一场被称为广东省“最高规格”的培训上,身为纪委书记,说出这样一番话,的确是意味深长。很显然,黄书记以网络用语“不作就不会死”来告诫,意在提醒官员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其实也从另外一个侧面道出了当前官员的底线失守和胆大妄为的真实。从底线到红线再到高压线,官员“作死”简直就是在拿生命去作,既然会有如此多且貌似严苛的防线,官员们为什么还这么容易去“作”呢?厘清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可能比简单的行为告诫要值得关注。

  仍然有必要引用黄书记的另一番话,他随后送给培训学员的“六千万”,其实也从侧面为官员的容易作写下了注脚:“酒肉朋友千万不能乱交,交了就要被‘绑架’;有所图谋的饭千万不能吃,吃了就‘嘴短’;对自称有特殊背景或者与高级领导及其亲属有关系的人的话千万不能信,信了就上当;私人会所和高档娱乐消费场所千万不能进,进了就可能掉进‘黑洞’;不义之财千万不能收,伸手必被捉;侥幸心理千万不能有,一失足会成千古恨”。回到最本初的问题来说,官员们为何容易“乱交、乱吃、乱信、乱进、乱收”呢?从根本上来说,依然在于权钱交易的高收益、低风险的深刻存在。这并非是“侥幸”心理的存在,而是官员们基于现实权力生态下的经济理性选择。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有利可图,酒肉朋友会主动找上门吗?如果不是存在权力潜规则,特殊背景何以成为抢手的资源呢?如果不是可以背靠权力方能有所图谋,谁会请官员进入高级会所呢?在本能的贪欲面前,让官员死守“底线、红线、高压线”,固然是要郑重其事的告诫,但是,相对于对官员行为自觉地信赖,更值得倚重的乃是在制度和监管上的路径依赖。

  事实上,从此前落马的官员来看,站在台上,都曾有过关于廉洁勤政的慷慨陈词,甚至是在工作生活中,也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作死”迹象,但是在被揪出之后,撕开的却是让人瞠目结舌的贪腐面貌。在制度松懈面前,关于廉洁的“作”,在更多时候反而成为掩饰的面具,而从另一方面说,正是“作”得意兴阑珊,“作”得有滋有味,也将官员本人向罪恶的深渊处推去。

  于此而言,要彻底打断官员们容易“作”的念想,要点固然也还在让官员们“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不过,从更具体的方法论上来说,这显然不是一次或两次的告诫和提醒便能实现,必须在制度建设和权力监管上下功夫,让官员们在制度和监管面前,能够信守权力伦理,能够恪守权力底线,能够敬畏法律常识,从而实现生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权力生态。到那时,还有哪个官员会轻易去“作”呢?

  文/高亚洲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