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人大料清晰界定香港普选 免再起爭拗

2014-08-28
来源:香港商報記者 戴合聲

  昨日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決定將關於香港特首普選決定草案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有消息透露,草案訂明特首候選人需獲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提委會將保留四大界別,候選人數目則在兩至三名。多名港區人大代表都希望本港可落實2017年普選,並重申反對「佔中」。

  香港商報記者 戴合聲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委員長會議,昨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主持。會議決定將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以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

  會議亦聽取了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關於上述兩個選舉和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審議情況及對決定草案代擬稿的匯報。今日,人大常委會將分組討論及審議決定草案,本周日(8月31日)將對決定草案進行表決。

  有消息指,草案訂明特首候選人需要獲過半數提委會委員支持的門檻,體現少數服從多數;提委會需保留選舉委員會的四大界別,即工商金融、專業、勞工宗教等及政界,每個界別比例亦一樣。消息還稱,提委會人數維持選委會的1200人;特首候選人數目則在兩至三名,且需愛國愛港。不過,決定案最後文本要待周日人大常委會表決後方有定稿。

  多位在京出席會議的港區人大代表都希望本港盡快落實普選。「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表示,人大常委會認為行政長官選舉辦法需作修改,並達成數項共識,認為香港要有行政長官普選;普選要符合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如能落實普選,對香港未來社會經濟、繁榮穩定有正面作用;行政長官人選需要愛國愛港。

  民建聯黨團召集人葉國謙稱,決定草案對各方面有清晰表達。他認為,是次普選是歷史性的,市民也追求,希望本港可實踐普選。他稱,委員長會議接納行政長官政改報告,意味政改通過「五步曲」的第二步。

  「佔中」挑釁刺激人大做決定

  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說,張德江委員長前日參加了他出席的分組會議。吳秋北引述張德江稱,香港普選需要考慮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問題;相信在人大常委會對普選作出決定後,香港會有一些事情發生,亦可能會面對一些困難,中央對此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張德江亦寄望港人可選出愛國愛港的行政長官。

  吳秋北續說,反對派聲稱部署發起「佔中」實是挑釁行為,是以香港市民作人質要脅中央。他批評「佔中」刺激人大做決定,傷害香港市民,呼籲反對派不要再用有關手法,應與中央營造互相對話空間。

  他認為,今次當局就政改展開的諮詢前所未有,中央負責香港事務的相關官員亦一再到深圳聽取各界意見。他希望人大常委會決定要清晰界定提委員組成、候選人人數等,以免再引起社會爭拗。 政改遲早要有了斷不能再拖

  工聯會榮譽會長、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認為,政改諮詢進行了相當長時間,泛民對中央邀約則採取了「一再請食檸檬」的態度。他指,政改遲早要有了斷,國家處事不能拖拖拉拉。他重申,中央履行普選特首承諾,態度一直沒有改變;無論人大常委會如何就政改作決定,反對派都依然會發動「佔中」。他質疑泛民中有激進人士不希望香港2017年有普選。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黃友嘉認為,首次特首普選候選人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混亂。他亦認為,提委會過半數提名候選人,體現集體決定、機構提名的方式。

  「佔中」罷課對年輕人影響負面

  另外,政協委員、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長容永祺昨在港與傳媒茶敘時認為,特首候選人需獲提委會過半數及候選人數目在兩至三個是合理做法,又指「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舉辦的簽名行動有逾150萬人參加,反映民意都爭取普選實施。

  就反對派號稱要於月底宣布啟動「佔中」,容永祺坦言這是違法行為,不會得到主流意見支持。有學生團體聲稱要發動罷課,他提醒學生們,無論怎樣表現出反對態度,中央都不會因此改變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容永祺指,「佔中」會令年輕人留案底,罷課亦影響學業,兩者都對年輕人有負面影響,希望他們不要參與。 

王振民:港普選差臨門一腳

  【香港商報訊】記者王卓軒報道: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昨日在本港出席一個政改座談會時形容,香港有史以來從未試過如此接近普選,大家應該以非常高興的心態看對人大常委的決定。他認為,「不完美的普選勝過沒有普選」,即使政改方案不是最理想,以后還有改善空間,呼吁各界放下成見和個人利益,「臨門一腳」邁出實現普選的關鍵一步。

  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

  王振民出席新聞工作者聯會主辦的座談會上,引用鄧小平在80年代提出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名句,指將實現普選寫進《基本法》,是「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對香港來說是「privilege(特權)」,香港應該感到驕傲。他說,香港實現普選亦對中國的民主有影響,反問如果在相對發達、只有700萬人口的香港推行普選都失敗,還能期待13億人可以實現普選嗎?因此,香港普選承受不了失敗。

  談及泛民派一直強調的「國際標準」,王振民指出,各個民主國家亦沒有一個普遍的普選制度,也沒有兩個國家的制度完全一樣,普選的定義是因國家不同而不同。所以,香港的普選沒有國家可以參照,只能立足歷史、文化,從自身狀况出發找到最好方案。

  他續指,普選從2007年就開始考慮,認為如果沒有不理性的抗爭,或許普選可以更早實現,如果2017年政改失敗,很難講以后什麼時候可以再談普選。

  提名程序符合政治科學

  王振民說,香港是國際工商城市,長期以來形成特殊的工商階層,這少數人控制了香港的經濟命脈;而提名委員會的存在,就是保障專業、精英階層在選舉的第一階段參與,最大民主程度則體現在第二階段的一人一票選舉。

  他認為,提名程序是符合政治科學,不能將提委會的民主程度無限擴大,變成選舉。對於消息指特首候選人需得到提委會過半數支持才可「出閘」,他表示,即使政改方案不符合大家預期,但不能因不完美就不實行,而應該在將來爭取改善。

  他在座談會又說,《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白皮書》是對「一國兩制的全面論述」,及中央實踐一國兩制的「總結」與「歸納」,并沒有超出《基本法》的範圍,坦言認為香港對《白皮書》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

  一國兩制白皮書沒踰越

  王振民指出,《白皮書》提及的「全面管制權」,等同「主權」,并不是新的內容。不過,他承認《白皮書》的中文版有翻譯不準確之處,強調司法機構是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中央一直捍衛香港的司法獨立。他并反問,從6月份《白皮書》發布以來,香港的司法獨立有受到影響嗎? 

政改須護國家安全

  周八駿

  這個星期,香港社會最大關切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北京開會審議,決定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修訂問題。如果要使自己對於會議結果的猜測接近事實,那麼,就必須重視自8月以來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關於香港普選問題的最新觀點,其中,尤為重要的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籌委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香港的政制發展,特別是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的設計,「影響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全局」,「特別是今天,在國家安全已成為所有國家確定和實現其國家戰略的核心要素的情况下,我們看香港政制發展問題還要多一個國家安全的視角。」

  這使我聯想起,最近去世的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教授曾澍基在2008年夏季一個論壇上關於香港與國家關系的譬喻香港是「巨龍口中的明珠」。這一譬喻如同任何譬喻是可以被多重理解的,取決於解讀者的身份、背景乃至解讀時的處境和心境。然而,它至少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香港誠然可貴卻是在國家的呵護之中;二是呵護者如有不測,則明珠無以為寄。曾澍基教授或許是從經濟角度來做上述譬喻,卻適合於香港與國家的整體關系。

  反對派旨擺脫統屬關系

  由於香港與祖國分離長逾一個半世紀,所以,即使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回歸祖國,但從基本法起草開始,香港與國家關系一直是「一國兩制」制度設計、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制的核心問題,成了近30年來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焦點。

  2003年七一游行反對派打出的口號「反對廿三,還政於民」,就將國家安全與香港政制發展的關系挑明。反對派及其后台老闆既抵制和破壞香港特別行政區為維護國家安全而制訂本地法律,又要求「還政於民」變香港為獨立政治實體。

  10年后,反對派及其后台老闆喋喋不休鼓吹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普選制度必須符合所謂「國際標準」,鼓吹「公民提名」和包含「公民提名」的「三軌方案」,堅持反對派必須有代表參與競選行政長官作為普選行政長官方案的「底線」,一言以蔽之,就是從理論到實際企圖擺脫國家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統屬關系。

  新國際標準是國家主權

  香港是舉世聞名的國際大都市。曾蔭權出任行政長官以來,他所領導的特區政府自詡「香港是亞洲的全球都會」(Asia's World City)。諷刺的是,香港社會對全球正在發生的巨變卻表現得置若罔聞。

  僅舉一個同本文的主旨直接關聯的現象。10年前,美國為首的北約攻打南聯盟的藉口是「人權高於主權」,而今,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反對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卻強調「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香港的反對派不是十分重視「國際標準」嗎?尽管他們的后台老闆所崇奉的「國際標準」是因時因地而變的,但是,毫無疑問,最新的「國際標準」是「國家主權」而不是「人權」。香港的反對派難道不需要反思而追趕他們的老闆?

  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指出,即使在愛國愛港陣營中間,若干政治團體、政治人物的言行同反對派劃不清界限。他們或者受西方價值觀影響深,或者與若干西方國家政經界牽連深,或者為既得利益所累。對於這樣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需要幫助他們提高關於香港與國家關系的認識。

  還需要指出,由於歷史因素,香港居民的國籍構成非常复雜;而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權授予所有永久性居民包括擁有外國籍或外國居留權的永久性居民。於是,相當一部分香港居民(選民)不理解或不容易理解香港政制發展必須維護國家安全。對此,既需要通過講清道理來引導,也需要通過改進相關制度來疏導,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

  總之,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就香港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修訂所做決定,會體現特區普選必須維護國家安全。由於香港社會對之尚缺乏共識,特區政府應當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公布后向社會各界深入解釋,愛國愛港陣營也必須展開相關輿論。

普選須符「一國兩制」精神

  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副總干事暨沙田區議員 李世榮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本港政改作出決定前,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先在政府總部約見一眾泛民議員,及后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更親赴深圳,與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賢達進行交流,獲邀出席座談會的更包括不少泛民人士,李飛主任在會后亦表示將如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反映港人意見。張曉明主任及李飛主任先后廣泛約見泛民主派,充分反映了中央高度重視港人對政改的意見,亦展現了中央的開明及誠懇態度。

  須體現政治倫理

  當然,交流往往是雙向的,中央既已主動釋出善意,泛民亦應報以善意,擱置「占中」,以營造一種更友善和建設性的溝通氛圍,重視聚焦於政制討論。除擱置「占中」外,泛民應「易位思考」,認真從中央的角度審視政改。畢竟,中央政府在政改發展上擔當了決定性的角色,如泛民無視中央的考慮,固執於己見,中央與泛民之間是難以達成共識的,政改亦難逃拉倒的結局。

  從中央的角度看,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行政長官必須為無外國居留權的中國公民,由中央任命,向中央及特區負責,中央要求行政長官愛國愛港,效忠中央及特區,擁護基本法,是政治倫理的體現,理所當然。而行政長官作為中央主權下的特區行政區首長,代表整個香港特區,其產生辦法關系到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完全合符邏輯的。基本法第45條賦予港人自行協商或選舉行政長官的權利,已表現了國家對港人的信任,港人亦應更重視國民責任,維護國家整體利益,這也是普選權背后的應有之義。

  除考慮到權與責的問題外,我們亦要明白到任何地方的政治制度,均與其發展歷史和憲制框架息息相關,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不同公司和學校也會有不同的架構和規條,何况是政治制度?即使是美國和英國等文化背景較相近的國家,其政制亦大不一樣,如英國并不能直選首相,美國則并非一人一票選出總統,該兩國更沒有公民提名制度。可見,所謂普選的國際標準,根本是偽命題,無法經受事實考驗,純屬子虛烏有。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的特別行政區,直屬中央人民政府,實行基本法,這是香港的根本政治現實和政治位置,任何選舉辦法皆不能夠與香港的政治地位相抵觸。香港普選的設計參照不了若有若無的國際標準,但必須依循基本法。

  各處鄉村各處例

  縱使國家領導及中央官員曾多次表態,但中央對香港實現普選的態度始終是一貫的,即支持香港依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落實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中央對港的方針政策不但不難捉摸,而且早已載入基本法之內,但凡抵觸基本法的方案,相當於抵觸中央對港一貫的大方針大政策,是沒有商討餘地的。在「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下,香港保留了資本主義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政治架構重要職位由港人擔任,實行高度自治,最終實現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雙普選,這是「兩制」的部分,也是港人的民主權利;但「兩制」不能侵犯「一國」,「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港人享受到「兩制」的特殊權利,也要承擔維護「一國」的責任。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异,兼顧國家責任和兩制權利,立足於《基本法》,這是香港普選必不可少的核心內涵!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