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經濟「台獨」

2014-09-05
来源:香港商报 平凡

   在兩岸政治互動中,「台獨」被視為絆腳石、毒瘤,企圖將台灣與大陸切割,阻礙兩岸關系的正常發展。然而,從在野陣營連續兩次輸掉大選可證明,「台獨」邪論沒有民意基礎,沒有前途。

  在政治上沒有作為,「台獨」於是將黑手伸向經濟領域,試圖用經濟「台獨」支撐政治「台獨」。

  民粹蠱眾對抗為生

  政治「台獨」主要以本土化來驅逐大陸化,以抹黑大陸來左右民眾對兩岸統一的信心。而經濟「台獨」則以極端意識形態以及民粹來審視兩岸經貿關系、以藍綠對峙的心態來對待馬政府的兩岸經貿政策,鼓吹「賣台論」、以向民眾灌輸大陸是洪水猛獸的觀念,將有益台灣的兩岸經貿污名化。

  以服貿為例,「台獨」分子將大陸競爭力妖魔成威脅,宣稱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不斷恐嚇弱勢產業,以少數人綁架多數人達成阻礙兩岸經貿合作的目的。同時,民進黨拋出「由世界進入大陸」的區域整合理論,即先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再實現兩岸經濟整合,彰顯支持經貿自由化的態度,卻被《華爾街日報》一陣見血地點出企圖「穿越北京」達成國際化。

  然而,民進黨這是舍本逐末,不可能成為經濟發展的良方。大陸作為台灣最重要的經貿夥伴,大多數的經濟問題都直接或間接與兩岸經貿關系的順暢與否及深化程度息息相關。說白了,兩岸經貿是台灣全球化的重要一環,回避不了也繞不過去,脫離了兩岸經貿,台灣經濟基本上沒有能力走向國際。

  相反,「台獨」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卻讓外界對台灣的誠意和準備保持觀望態度。畢竟,如今的經濟國際化并不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往,而是全部經濟體在國際市場的無縫隙合作。而當大陸被台灣視為敵對勢力,期望國際化去大陸化,與台灣合作無疑變成了將自己置身於國際化之外,困在與台灣經貿的小圈圈里。

  反兩岸經貿即反全球化

  因此,「台獨」經濟的全球化是走不通的,是沒有市場的。更嚴重的后果則是,兩岸協議過不了,兩岸經貿停擺,眼看像韓國一樣的對手捷足先登,台貨面臨關稅打壓,失去大陸市場。在這種情况下,所謂逐水草而居,台商都會出走,前往與大陸有關稅協議的地方或者直接登陸掘金,對台灣經濟的冲擊不可小覷。

  台灣的全球化,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大陸皆是台灣進入世界多邊結構的重要橋梁。民進黨的全球化實質是反兩岸經貿、反經濟全球化。人謂過河拆橋,而民進黨竟是未過河已想動手拆橋。不用等民進黨上台,更不用聽從起歪理邪說中斷兩岸經貿,年底中韓FTA簽訂之日,即是原形畢露之時。作為當局,要讓台灣擺脫「台獨」的控制,除了規劃完整的風險控管,隨時為民眾答疑解惑,包括「國安」、產業影響等情况,讓民眾信服兩岸經貿;其次,當局必須向外界說明應對外在局勢改變的產業政策,而不是埋頭推動反遭在野抹黑,到最后一事無成。只有當民意成為政府推動兩岸發展的強大后盾,「台獨」勢力才能無機可乘,兩岸也方能順利跨步向前。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