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反垄断一视同仁 外企撤资将自食其果

2014-09-04
来源:

   中国反垄断一视同仁  外企威胁撤资将自食其果 

  香港中通社9月4日电 中国的反垄断调查近期遭到了国外媒体和机构的抨击。继中国欧盟商会上月批评外企在反垄断调查遭遇不平等待遇後,中国美国商会最新发布的报告称,在华外企日益感到自己成为反垄断法和其他法律行为的靶子,并威胁可能会减少投资。
 
  据中新网4日报道,专家表示,中国反垄断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并不存在选择性执法,而且反垄断调查有利於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投资环境,外企威胁将减少投资是倒打一耙,这种短视行为势必会使其失去中国市场,最终将自食其果。
 
  近期,中国密集发起反垄断调查,包括美国高通、微软、奔驰等不少知名外企成为被调查对象。而这却引来了外界尤其是国外媒体和机构的抨击。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报告称,在接受调查的164家成员企业中,将近半数认为它们成了“有选择性地、主观地实施”反垄断和食品安全等法规行为的靶子。报告还指出,中国正面临一种日益增强的风险,即“永久性失去作为一个令人向往的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美国商会成员涵盖了强生、微软等知名企业,它是继中国欧盟商会後最近一个对中国一系列调查公开表示不满的商业团体。
 
  今年8月份,在中国宣布对包括奥迪、奔驰等车企进行反垄断调查时,中国欧盟商会曾发表一份措辞相对严厉的声明。声明说,中国反垄断调查中可能存在两大问题:调查透明性问题及外资企业在调查中受到不平等待遇。
 
  面对外企可能减少投资的威胁,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记者表示,从近期被调查的国外企业来看,这些企业在欧美市场上都很守规矩,即使被进行反垄断调查也很配合,怎么在中国市场上被进行反垄断调查就冒出这么多杂音?
 
  白明指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使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得到平等对待,不仅外国企业有这样的诉求,中国企业也同样有此诉求。但一些企业在中国总是拿市场经济的尺子要求别人,而对於自己的垄断行为却视而不见,甚至倒打一耙。中国进行反垄断调查并不是为了挤压外资在华的发展空间。外企在中国获得市场溢价本无可厚非,但靠垄断获得超额溢价,损害其他企业发展机会,这并不是公平竞争的体现。
 
  事实上,回顾过往的反垄断案例即可证明,中国执法机构始终坚持公平公正执法,对所有市场主体同等对待,所谓“打压外企”的言论并不成立。譬如,2011年的中国电信和联通涉嫌垄断案,以及去年的茅台、五粮液反垄断案涉及的都是国内大牌企业,而乳粉企业垄断案既罚了美赞臣等洋品牌,也罚了合生元等本国违法企业,近日国家发改委对浙江保险行业开出了1.1亿元人民币反垄断罚单,相关外企由於没有参与垄断协议之中,最终置身事外。(完)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