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天下第一味
螃蟹百變新吃法
深秋嗜蟹好時節,吃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清代文人李漁嗜蟹如命,稱螃蟹為「天下第一味」。螃蟹品種繁多,吃法也五花八門,蒸之、炒之、酒浸之……無論哪種吃法,都讓你齒頰留香,口水連連。
水煮大閘蟹 更存精華
大閘蟹的烹制方法,有「蒸」和「煮」兩大門派。多數人采用隔水蒸烹制大閘蟹,因為人們多認為大閘蟹浸水煮會流失精華。美食家姚耀東先生是水煮法的推崇者,他認為,不管用冷水還是用熱水隔水蒸,都會大大增加大閘蟹的致死時間;蒸熟的大閘蟹蟹肚上,多有蛋白質的流出和凝結,可見隔水蒸絕對是欲速而不達的方法。
他提倡的沸水煮蟹具體方法是:把捆綁著的大閘蟹直接投入沸騰的水中,瞬間二三秒的死亡時間使大閘蟹沒有死亡恐懼和痛苦,突然的失禁刺激會把蟹體內餘存的排泄物排出體外,一舉兩得。更奇妙的是,蛋白質在高溫情况下會立刻凝固,投置沸水中的大閘蟹非但沒有任何蛋白質流出損耗,蛋白質被沸水膠質化、固體化,使口感更趨緊密。沸水煮既極大縮短了大閘蟹的死亡痛苦和隨之產生的副作用,又保存了完整的營養價值和鮮美肉質。
煮大閘蟹當然要捆扎蟹腳蟹鉗,怕加工中會掉落。掉落后蟹體上的創口會直接讓熱氣和熱水侵入,影響了質和味。這是需要烹飪者和食用者細心理解和體驗的。水煮的時間也有講究,在持續沸騰的水中,四兩重的大閘蟹需要連續沸煮七分半鐘至八分鐘,五兩重的蟹則需要加多一分鐘。最重要的是控制放入沸水中蟹的數量,不宜使沸騰狀態中斷超過一分鐘。
若想中止和取出在沸騰水中煮的大閘蟹,慣常的做法是先關閉明火,等水溫和食品降溫后取出食用。以這樣的方法取出的大閘蟹,蟹體總是水淋淋的,而打開蟹殼水分含量很高,肉質和鮮美可口的蟹黃、蟹膏很大程度被水分冲淡而乏味,蟹腳濕而重,取出蟹肉也不易完整。
正確的方法是和經驗背道而馳的:繼續開足最大火力,保持水溫沸騰,用好使的工具直接從水中取出每一隻大閘蟹放置於乾燥處。蟹殼和蟹體內任何多餘的水分將揮發乾净,蟹肉蟹黃蟹膏都呈現飽滿、硬朗、潤滑和清爽,乾而脆的蟹腳很容易被分離出完整的蟹肉,品嚐這樣的大閘蟹才能領悟什麼是國色天香。
黃油蟹 金油滲蟹腳
農曆8-9月是黃油蟹肥美的季節。
黃油蟹本是膏蟹,100隻膏蟹中只有不到1%的機會出得一隻黃油蟹。每到產卵之時,膏蟹上岸產卵,潮退日出,猛烈陽光鋪灑在膏蟹身上,刺激蟹膏分解成金黃色油質,曬得越猛油分越高,進而油點點滲透至體內各部分包括蟹腳。
依黃油蟹出油的程度,可將黃油蟹分為頭手、二手和膏油。頭手乃頂級黃油蟹,蟹油已經深深滲入整隻蟹的每個細胞,蟹腳均飽滿爆油,這種頂級靚貨極其少;二手蟹指未完全化油,比如蟹腳和某些關節位都未有油,膏有少許,未必紅色,市面上以二手黃油蟹居多。膏油一類次之,處於半膏半油狀態,只有一半的膏化成油。
品嚐「黃油蟹」,不少資深老饕腦海中會想到香港鴻星海鮮酒家。它今年推出的新菜「魚蟹爭輝」,是用石頭魚肉卷著炒香的黃油蟹粉一起蒸,再配以炸到甘香的石頭魚頭腩,兩種極品甘香鮮味相互輝映,外脆內嫩,一言謂之「香」。石燒黃油蟹是意料之外的驚豔,把已焗熟的黃油蟹放入滾燙的火山石中,加入花雕酒,再淋上玫瑰露點火,燒得滿室蟹香酒香交融。
石燒令黃油蟹肉質更爽滑,酒香亦使蟹油的甘香進一步升華,把那一口金黃的蟹油吮入口時,良久的回甘帶來一桌寂靜。
六月黃 醉之蒸之細膩滑香
六月黃是農历6-7月出品的大閘蟹BB蟹,大多生長於江浙一帶,以陽澄湖和太湖為主,蘇州、無錫和南京居多,是無數愛蟹人的「心頭好」,仿如流沙餡一般的膏,纏綿口中久久不散,軟似棉花的細胳膊小腿不費品味者一絲一毫工夫,吃來簡易,消滅得乾净。
老派上海菜善做醉蟹,首先用52℃的高度白酒嗆暈六月黃,大約半小時后再加入陳年花雕和檸檬、陳皮、桂皮、花椒、丁香等香料,封壇置於0℃環境中醃制大約2天。
喜歡吃清淡點的,可以嘗試古法蒸六月黃。將鹹肉、豬的后腿肉和新鮮毛豆等一起擺盤清蒸。六月黃斬件,在蒸的過程中,鹹肉的鹹味走入蟹肉之中,以鹹帶動鮮。更清淡的是白燒六月黃,直接將蟹放入水中,蟹熟則可吃,完全本味無添加。
重口味者不妨試試六月黃炒年糕,典型上海菜的「濃油赤醬」:油多,一例牌就用到半兩大豆油;赤醬,有黃豆醬、甜蜜醬、海鮮醬、草菇老抽等,口味偏甜。
奄仔蟹 首推清蒸
粵語中奄仔蟹指厴仔蟹,就是處女、處子的青蟹,比BB蟹大點。
鹹淡水交界處的廣東台山出產上佳的奄仔蟹,每年農历6-8月最多。奄仔蟹約三四兩,有青、白、黃、黑4類,以黑奄最好吃,黑奄肚臍白里透黑,若全白色的則為水奄蟹。
奄仔蟹肉較肉蟹甜,油的甘香不差於油蟹,膏可以與大閘蟹、黃油蟹媲美,很受歡迎。奄仔蟹的食法首推清蒸,也可選酸辣蟹、薑蔥炒蟹、避風塘炒蟹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