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普洱茶大事記(二)

2014-09-15
来源:香港商报

  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初八,開化(今雲南文山縣)總兵閻光緯「進普洱肆拾圓,孔雀翅肆拾副,女兒茶捌簍」。是普洱茶、女兒茶進貢最早的記載。

  1729年(雍正七年)設攸樂同知:清廷在雲南景洪攸樂山增設「攸樂同知」,駐右營,統兵五百,負責徵收茶稅等事務。另在孟力遮、易武等地設立「錢糧茶務軍功司」,專門負責管理當地賦稅和茶政方面的問題。

        1730年(雍正八年)思茅設總茶店:清倪蛻《滇西歷年誌》載,雍正七年乙酉,雲南總督鄂爾泰奏設總茶店於思茅,以通判司其事。六大山產茶,向系商民在彼地坐放收發,各販於普洱,上納稅課轉運由來已久。「至是,以商民盤剝生事,議設總茶店以籠其利權。」於是通判朱肅上議,將新舊商民全部趕走,逗留復入者俱枷押出境。其茶令茶戶盡數運至總店,領給價值。 

  1755年(乾隆二十年)前后:張泓《滇南新語》載:「滇茶有數種,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葉粗味澀,冒普洱茶以愚商販。「普茶珍品,則有毛尖、芽茶、女兒之號。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團,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綠可愛。芽茶較毛尖稍壯,采治成團,以二兩四兩為率,滇人重之。女兒茶亦芽茶之類,取於穀雨后,以一斤至十斤為一團,皆夷女采治,貨銀以積為奩資,故名。制撫例用三者充歲貢。」在歲貢中,「亦有女兒茶膏,并進蕊珠茶。」是這時對雲南普洱茶最為翔實的記述。

  1799年(嘉慶四年),檀萃《滇海虞衡誌》載:「普茶名重於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所屬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每盈路可謂大錢糧矣。」普洱茶產銷處於極盛時期。

        1807年(嘉慶十二年),師范在這年撰刊的《滇系狺异產》載:「普洱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六茶山,而倚邦、蠻磚者味較勝。」

  1825年(道光五年),阮福《普洱茶記》上有「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時」的記載。這是第一篇詳細記述普洱茶的文獻。

        1838年(道光十八年),雲南孟力臘易武茶商張應兆和全寨人在原石屏會館關帝廟右側豎立「茶案碑」,石碑文一千一百四十二字,記載張應兆、胡邦有上訴易武土官,要求減輕茶稅,土官不予采納,還對張的兩個兒子監禁虐待。張又約呂文彩上控易武土官,引起普洱府重視,黃主訊斷了全案,諭易武土官「聽其民便,不得苛索。」并提高了茶價,減少了茶稅。為了不使易武土官濫派茶稅,或日久覆轍,張應兆便在易武立了一塊「斷案碑」。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宗實錄》載,六月雲貴總督崧蕃甘奏,「思茅開設洋關,厘務減色,請將所產普茶,照本省土藥抽收地厘金,以顧滇餉。」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現代形狀的雲南沱茶開始在下關永昌祥、復春和等茶莊創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