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1

兩位楊會長 回饋社會心拳拳

2014-09-28
来源:香港商报

  采訪時,陳鼓應先生不止一次對記者說,一定要認識一下兩位楊會長,他們分別是洛陽老子學會楊懿楠會長和老君山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植森。4年之前,陳先生應朋友之邀參加在洛陽舉行的第三屆老子文化國際學術論壇,與兩位楊會長相識,不想一見如故,最終達成多項合作。

  楊懿楠:洛陽老子學會十年磨一劍

  洛陽老子學會是民間自發成立的一個文化團體,由楊懿楠先生一手創辦。自2004年9月成立至今,致力於弘揚老子文化,倡導尊道貴德之風,净化民風民俗,使老子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魅力。十年間,洛陽老子學會精心打造了老君山等道教文化聖地。擔任學會顧問的楊植森先生先后投資7億多元,對老君山景區進行了改造提升;會長楊懿楠投資500多萬元新建了洛陽呂祖廟大殿。十年間,洛陽老子學會舉辦四屆大型老子文化國際論壇,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老子文化學者,出版了多部論文集,在道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洛陽老子學會還精心打造了《老子今古》學刊,已編輯出版十一期。開展「《道德經》送萬家」公益文化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楊懿楠會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創辦老子學會純粹出於「回饋社會」的想法。做建築起家的楊會長說,「做人要有做人的價值,企業發展之后,一直想著要回報社會」,看到道教祖庭破敗,覺得作為洛陽市民責無旁貸有責任做些事情。2003年開始,楊懿楠自掏腰包修復古建、修廟立碑,2013年投資500多萬元修建呂祖廟大殿之后全部交給道觀使用,不求分文回報。他對記者說,他做人的原則是「經常記住別人對你的好」,「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老老實實做點實事」。

  而說到和陳鼓應先生的緣分,他說陳先生是「感動你的一個人」,樸素的一句話,情感動人。

  洛陽老子學會在楊懿楠先生的帶領下,十年磨一劍,孜孜不倦、踏實守一弘揚老子文化,終於在全國的老子學會脫穎而出走在了前列。

  楊植森:讓老君山成為道文化載體

  記者一見到楊植森先生,他就告訴記者,他「當了36年的生產隊長」。1947年出生的楊植森,因為腦子靈有闖勁有干勁,19歲就被村里選為生產隊長,從生產隊長到村長,再到村支書,楊植森一直干了36年。欒川縣四面環山,擁有豐富的鉬礦資源。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上海膠體化工廠的人找到了楊植森,想在欒川培育原料基地。於是在1984年開辦了一家鉬制品廠,1986年他又成立選礦廠,一直和上海膠體化工廠合作了20餘年,并先后成功經營了8家企業。

  伏牛山區是欒川縣重要的旅游資源,老君山則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因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歸隱修煉於此,被唐太宗李世民欽封為「老君山」,并沿襲至今。2000年,欒川縣決定將老君山作為欒川旅游業發展的龍頭強力開發,爭取用3至5年時間將其打造成為王牌龍頭景區。但由於機制不健全,老君山景區最終出現資金鏈斷裂,旅游服務設施建設跟不上、景區品位低等問題。

  2007年,老君山不得不面臨改制,改制費用高達6300萬。縣委、縣政府領導找楊植森談,想讓他參與老君山80%的股份,繼續經營老君山。楊植森當時表示,做旅游,自己是個標準的門外漢,不知道前面的路會走成什麼樣。於是,他給縣里寫了承諾書,願意把老君山的6300萬債務還了,但不接手老君山,景區還是繼續由政府開發。

  不過承諾書未獲政府批准,楊植森決定試試經營景區。楊植森深知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老君山的發展,離不開道教文化。為了突出老君山道家文化的特色,2008年9月起,楊植森開始打造老子文化苑。經過兩年的建設,老子文化苑成為弘揚老子思想、傳承道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今,老君山山門處,矗立著一尊高約59米的老子銅像,用360噸銅鑄造而成。銅像的一旁,是由全國81位著名書法家用正、草、篆、隸、行5種書體書寫的《道德經》。

  楊植森告訴記者,老子銅像一豎,之后就「一發不可收拾」。接手時,老君山每年只有二三十萬元收入,他們希望接手后可以達到300萬收入,不過現實遠超想象,到今年8月份,老君山景區僅門票、索道兩項已收入3000萬,全年預計超過3500萬。

  「成功離不開政策、市場、機遇」,楊植森對記者說,老君山也不是他個人的,「是人民的資源」,所以回報社會也成為應有之義。他說陳鼓應先生是他「尊敬的兄長」,實實在在做事讓他感動,因此對北大哲學系、道家研究中心在青年學者培養、講座、著作翻譯等幾個項目上的支持都變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他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合作,讓老君山成為道家文化的載體,整體形象更上層樓。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