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铁路规划与老人需要

2014-10-08
来源:香港商报

   政府公布了「铁路发展策略2014」,勾画至2031年的铁路网络发展计划,并预算计划完成后,铁路网络将会覆盖全港约七成人口。

  铁路网络是核心基建,是本港竞争力的泉源。将资源投放於铁路建设,是理性的决定,亦有助经济发展。然而,铁路是为人而建的。在考虑铁路的经济效益之余,我们亦要留意铁路的发展策略是否切合因人口转变而产生的新需要。
 
  本港人口不断老化,到2030年时,差不多25%的人口为长者,他们亦很可能是铁路的重要用家。铁路可否发挥社会效益,视乎该交通工具可否满足长者的需要,可是,现时的铁路服务并不是长者所心仪的交通工具,相关原因值得关注。
 
  不少长者对铁路的站外站内交通皆感到不便。站外交通是指长者由出发点抵至铁路站和由铁路站抵至目的地的旅程,有别於巴士和的士。铁路系统只设大站而不设小站,结果长者要花上额外时间、金钱和气力,由出发点走到铁路站和由铁路站走至目的地。
 
  站内交通是指入闸后通往月台的旅程。由於铁路站不断扩展,站内交通的路程亦不断延长,再加上其他因素,如站内的路线指示并不特别为长者而设,乘客之间的竞争文化及乘客对使用入闸机和电梯的速度的期望,皆令不少长者感到,站内交通是一项艰苦和充满压力的旅程。
 
  不幸的是,铁路服务亦不太强调长者友善,无论是座位和企位的比例、洗手间的数目和方便伤健人士使用铁路的设施,皆不能切合长者的需要。
 
  观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反思现时的铁路系统是否为长者而建。假如长者有其他的选择,纵使铁路不方便他们,他们亦不会承受行不得之苦。可是在汰弱留强下,铁路的不断扩展亦代表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发展空间正不断收缩,结果铁路愈发达,长者愈感不方便。
 
  要协助长者处理铁路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政府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政府必须强调铁路是一种不同年龄人士一同使用的交通工具,因此,在增加长者友善设施的同时,亦须鼓励其他乘客学习如何与不同年龄的人相处。第二,政府亦须增加专为长者而设的交通工具,如增设长者巴士,致使长者可在住家较近的地方乘搭交通工具。当然,假如铁路公司愿意设立长者专用车厢和长者专用入闸机,亦是值得我们鼓励的。
 
  人口不断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设计未来20年的基建时,我们必须讨论这四分一人口的需要。若不作讨论,只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把长者排斥於主流基建以外。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余伟锦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