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占中加快香港經濟空洞化

2014-10-17
来源:香港商报 凌昆

  凌昆

  當「占中」及「反占中」的斗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在10月11日發表了一篇題為「香港還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的文章,一針見血地寫出了當前香港的深層經濟問題和「占中」的影響。對文中所提出的一些觀點,有必要進一步開展和作更深入的探討。

  本港經濟已趨落后

  文章有三個要點尤為重要:一、清楚地指出近年反中亂港勢力對香港經濟的嚴重打擊,并已由「以法亂港」發展到公然違法抗法。二、「占中」動亂帶來了經濟的隱性損失,主要是失掉發展機會,且近年本港增長已低於主要競爭對手星洲及新興亞洲。特別是青年受害更深,既損失了上流機會,還可能形成動亂與就業機會流失之間的惡性循環。三、香港動亂影響不了內地經濟全局,香港的地位并非不可替代,無論在航運、金融及自由港等方面,內地城市都可以接上。

  以上幾點對港人確是當頭棒喝而又發人深省者,且都是基於客觀事實的準確判斷,之前已有不少評論提及。一些經濟趨勢是港人必須清楚及清醒地認識的,否則將無法正確理解香港所處的危局及面對的凶險前景。本港經濟已落后於內地一些主要城市,而并非只是領先優勢在收窄。這首先可從量上看到:如有報道指廣州GDP預計在明年便可超過香港,而目前內地八大城市中已有北京及上海超港。其實這已低估了香港的滑落,因比較是按市場匯價計算的。香港去年GDP達16850多億人民幣,稍高於廣州的15400多億。但若按購買力平價計香港的GDP便低很多,不單會低過廣州,甚至有可能低過第八位的成都(去年GDP達9100餘億)。

  雖然按人均GDP計香港排名或仍高些,但香港落后的主要不是在數量上,而是在產業結構上。內地城市產業基礎都比香港寬很多,且現時大概只有高檔服務業香港還保有一定優勢。此外,內地城市在基建改善上也比香港快得多。以毗鄰的深圳為例,現時已建成高新科技產業雲集的創新型經濟體系,但只在30多年前,深圳還是靠香港加工業轉移帶動而搞起工業化者。「占中」亂港不只是抑制了香港GDP增幅,更慘的是阻斷了產業升級及結構優化之路。例如反對派便曾明言,要以拉布阻礙立法會通過政府設立科技局的議案。

  加快新一輪服務業北移

  還必須十分注意香港功能的替代問題,香港產業逐步被內地及其他地區替代,乃發展及市場經濟規律使然,香港的加工業中心地位在80年代后被內地取代,現時內地部分加工業又正向更低成本地區轉移。香港必須做的是一面把原有產業升級換代,另一面開發高增值新興產業作為替補,這樣才可避免經濟空洞化及地位被邊緣化。香港在這些方面本已進展緩慢,故一直以來便有空洞化之憂,「占中」將令問題惡化,產業升級和開發新興產業遇上更大阻力,將加快本港的空洞化及邊緣化。

  另一個十分重要的結構調整更須密切注視。自2003年以來,中央挺港措施基於對港優先開放而形成了內需南下的格局,如通過自由行等渠道帶來的內地人流及資金來推高本港消費需求,從而造成了本港零售、旅游、地產及交通等各業的旺盛。但隨着香港承受力飽和及內地擴大CEPA開放等因素的影響擴大,將促成港供北上的新趨勢,即更多港人港企北上就近提供服務。

  「占中」將加快這種北需南下向港供北上的交替。上海自貿區和珠三角的前海等特區的設立,正好符合這種交替的需要,故可說是萬事俱備,再遇上「占中」「東風」,便可加快香港的新一輪服務業北移。

  最后,要清楚看到香港推動內地開放的功能轉變,而這與上述香港角色的可替代性密切相關。在初期香港確曾對內地改革開放起過關鍵性的推動,但隨着開放擴大,這種門戶角色的壟斷地位逐步淡出,至今已所餘無幾,即使人民幣離岸業務亦如此。如上述「占中」可加快功能替代,從而令香港對內地開放的重要性加快下降。總之,「占中」對一些客觀經濟趨勢起到的加速作用,均有促使香港經濟空洞化的負面效應,故其壓止宜早不宜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