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習大大操心滬港通意味著什么?

2014-11-14
来源:新浪財經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陳恩摯

  滬港通有助于市場更加向國際接軌,促使A股風格轉換,但并不是此輪證券市場,仍至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其帶來的直接利好有限。不過若把滬港通釋放出“擴大開放”的信號看作資本市場改革,乃至此輪深化改革的前奏。那么,它確實是A股不折不扣的重大利好。

  滬港通終于將在下周一正式開始。

  記得前幾天,外界還在盛傳滬港通或將延遲。不過,11月9日,事情“峰回路轉”,讓人有些出乎意料。當日,習近平總書記公開對外回應稱,“滬港通很快會正式推出”。次日上午8點20分,證監會[微博]通過其新浪官方微博宣布滬港通通車時間。

  連日來,各界熱議滬港通對A股及資本市場的影響。不過,從上述細節和跡象表明,滬港通的決策不僅僅是出于對“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的考量,而是一個屬于頂層設計的重要決策。為此,我們對滬港通的解讀不能停留在A股或資本市場層面。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我們看到另兩則消息。11月12日,香港金管局公開宣布,香港居民目前兌換人民幣每日2萬元的上限將從下周一取消,香港居民進行不受限額的人民幣兌換。11月12起,中美雙方將落實中國與美國達成的最新協議:兩國之間旅游、商務簽證有效期從1年延長到10年。

  和滬港通一起,這些相關消息釋放出一個重要的信號,即中央決策層堅持和選擇“擴大開放”,并有了實質性的動作。

  這讓人聯想到習近平近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他指出,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就要為創新拓寬道路,就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話說回來,其實,對于滬港通,不少老股民會感覺似曾相識。在七八年前,監管層曾經醞釀推出“港股直通車”。然而,由于對“開放”的擔憂、顧慮和各種無形壓力,“港股直通車”無果而終。

  也正因為此,相比七八年前的猶豫不決,被稱為“港股直通車”升級版的滬港通此次能如期啟動更顯的難能可貴。可以想像,這是一次重要而艱難的決策過程。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中央決策層的改革決心和魄力。

  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此前嚴重依賴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無法持續。為此,深化改革成為必然選擇。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中央分別明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依法治國”。改革藍圖很美好,各界充滿期待。不過,面對各種壓力和既得利益,面對路徑依賴,改革無法一蹴而就,往往是曲折前行。

  前不久的反壟斷風暴給人“針對外資”的錯覺,并引發一些擔憂和顧慮。所以,在這個時點上,“擴大開放”是一個很關鍵的信號。

  綜觀各經濟體,我們會發現,一般情況下,經濟體的競爭力往往與開放程度高度相關。其中,極為封閉的朝鮮,是經濟處境最差的經濟體之一。而在中國歷史上,清朝中后期閉關鎖國而導致慘痛教訓婦孺皆知。

  與此同時,開放又與改革密切相關。所謂“以開放促改革”,開放將為改革鋪路,倒逼改革。以此次滬港通為例,滬港通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背后是國內A股市場股票發行與交易監管以及品種創新的加速推進。比如,在滬港通宣布當天,上交所[微博]就公開表示,A股已經具備了恢復T+0的條件。

  這幾天,不少人分析說,滬港通對A股是直接的重大利好。對此,我并不認同。因為滬港通只是有助于市場更加向國際接軌,促使A股風格轉換,但并不是此輪證券市場,仍至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所以,其帶來的直接利好有限。

  不過,結合上述分析,若我們把 “滬港通”的放到更大更寬廣的維度的看待和思考,把它所釋放出“擴大開放“的信號看作資本市場改革,乃至此輪深化改革的前奏和號角。那么,它確實是A股不折不扣的重大利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滬港通所提振的不僅是A股市場的熱情,還有各界民眾對當前的改革的信心和信任。

  (本文作者介紹:青年經濟學者、財經專欄作家。)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