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中國大力施展的世界戰略與正在遭受的擠壓

2014-11-25
来源:上海證券報

  盡管中國今天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機制設計能力向國際社會提供發展紅利與合作多贏的公共產品,但歸根結底,中國呈獻給世界的發展樣本,應是建立在凝聚新技術與高附加值的產業體系基礎上的實體經濟,能有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競爭性金融體系以及基於有效經濟增長的發達社會福利體系。而國際發展樣本,當是積極主導建立以人民幣為核心交易貨幣之一、深度嵌入中國話語范式特征的全球貿易體系及包容有序的貨幣與金融體系。

  越來越有經濟政策直覺的中國經濟決策層正向世界展現駕馭中國經濟這艘大船的能力,盡管這艘大船面臨的內外經濟風險一點不容忽視。

  今年以來,一直對經濟失衡尤其是產能過剩憂心忡忡的最高決策層,顯然對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仍很警覺。對執政團隊而言,要做到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絕對是高難度命題。因此之故,幾乎今年出台的每一項經濟政策都在避免重走當年“四萬億”政府投資的老路。以央行上周末的降息來說,即被市場理解為致力於打造“短期利率走廊+中期利率指引的貨幣增長調控新框架”,以及試圖遏制不良資產風險。再結合之前被市場各方熱議的抵押補充貸款(PSL)政策工具的運用,央行顯然要將貨幣政策工具打造成經濟穩定器。不過對央行來說,要改變貨幣政策長期為財政政策買單的局面並不容易,貨幣政策如何圍繞服務實體經濟,以及尊重貨幣投放理性,等等,則說易行難。

  另一方面,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高端制造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外交的標志性名片,彰顯出中國對凝聚新技術和高附加值制造業的投入正進入收獲期。今年7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首都會見秘魯總統烏馬拉,就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將開展連接大西洋(600558,股吧)和太平洋(601099,股吧)的兩洋鐵路合作共同發表聲明,並建議三國組建聯合工作組;9月下旬,訪問印度的習主席,在兩國聯合聲明中明確中國將與印度一道修建其中一條計劃中的高鐵走廊。印度鐵路部門將確認由中國合作發展的項目。據悉,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和其他中國企業將對一條高鐵走廊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准備一份融資報告。此外,中國也將幫助印度鐵路發展半高速鐵路計劃,加強鐵軌,把印度客運列車的最高時速從130公裏提高到160公裏。在李克強總理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的見證下,上月13日,我國發改委與俄羅斯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國家鐵路公司四方簽署高鐵合作備忘錄,推進構建北京至莫斯科的高速運輸走廊,優先實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鐵項目。中國高鐵將開進俄羅斯。

  無論是“兩洋鐵路”、“莫斯科—喀山”還是中印高鐵項目的升溫,均說明中國高鐵外交背後的技術與配套服務能力正走在世界前列。當然,中國高端制造業的下一個重量級名片也是更具戰略意義的項目——大飛機,要取得類似高鐵的成功殊為不易。或許它需要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才能成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躋身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的代表性作品。

  美國人想的卻是,要整固在全球價值鏈頂層地位,構築貿易新邊疆,就必須加速邊緣化WTO,構建以美歐范式為特征的新一代投資貿易規則。這不,美國總統奧巴馬即便兩周前在北京參加今年APEC峰會的間隙,也沒忘推進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的進程,還集結了來華參加峰會的12個國家領導人在美國駐華大使館開小會,為美國倡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展開“動力建設”。如果沒有重大紅利作交換,美國是不會放棄“一體兩翼戰略”的。基於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與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等三大談判的貿易戰略部署,美國清楚地向世人宣示了將重新敲定全球競爭新范式,迫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第二次入世”的決心。而一旦新規則主導了全球的投資與貿易,勢必重新切割全球產業與金融版圖,徹底改寫既有貿易體系。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屆時將在失去比較優勢的同時又失去打造競爭優勢的時間窗口。

  時至今日,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關鍵產業主導權控制,以及貿易、投資與金融規則話語權的爭奪上,而在其背後,是主導國和競爭對手綜合競爭實力的較量,或曰發展范式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對比。

  目前,在從汽車、電子、石油、化學、造船、航空航天到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到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等重要工業領域,整體而言,中國與美歐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依然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工藝與質量管理差距,部分領域的差距甚至在10年以上。但是,不容小覷的是,中國大當量的研發(R&D)投入正在改變中國的低端技術形象,去年中國研發投入(R&D)強度首次突破2%。以華為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在超越昔日偶像的同時,也在嘗試建立中國的技術高邊疆。當然,高邊疆的構築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去年全球研發投入前十位的企業中,暫時還沒有中國企業的席位。但這一局面預計將在五年之內改變。

  另一方面,以先行先試為特征的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與實踐探索,為構築貿易新范式與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樣本;業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體的中國,正由此加快打造貿易與金融的新版圖。這個新版圖,以雙邊和多邊自貿區的簽訂和積極探索為抓手,以人民幣跨境資本流動的穩步推進為依托,以金磚銀行、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為支撐,體現了中國致力於在區域與全球范圍內節約交易成本,提升各國人民福祉所下的工夫。

  從目前的進展來看,隨著中韓自貿區、中澳自貿區的基本落定,將在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家中產生重要的示范效應,結合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以及中美投資協定談判進程的加快,預計從現在起到2020年,中國將初步建立以亞太為核心、深度嵌入中國話語范式的自由貿易圈。假如上述目標能夠達成,那么TPP、TTIP等對中國形成的戰略擠壓將大大削減。

  盡管今日中國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機制設計能力向國際社會提供發展紅利與合作多贏的公共產品,中國產業與金融資本積極延伸國際行為邊界亦可倒逼國內的產業結構升級,進而促進經濟戰略轉型,但歸根結底,中國呈獻給世界的發展樣本,應是建立在凝聚新技術與高附加值的產業體系基礎上的實體經濟,能有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競爭性金融體系以及基於有效經濟增長的發達社會福利體系。而國際發展樣本,當是積極主導建立以人民幣為核心交易貨幣之一、深度嵌入中國話語范式特征的全球貿易體系,以及包容有序的貨幣與金融體系。

  (作者章玉貴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