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互聯網創業最忌憚的事:克隆一座城高薪來挖人

2014-11-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李靜穎

  [許明的創業先發優勢,完全被大玩克隆的“李鬼”項目攪了局]

  2011年創業,2012年拿到天使投資,2013年A輪融資到賬,一切都在往許明(化名)設定的方向推進。“我的優勢在於我有結果,因為我的項目已有種子用戶群。”這是2012年《第一財經日報》在某一個創業項目公開路演活動現場採訪許明時他的原話。

  許明的創業項目是將租賃這一傳統行業嫁接在互聯網上做O2O平臺的搭建,在創業第二年他每月已有超過200萬元的流水入帳,在判斷入局的時機上並不輸于同業競爭對手,事實上,看好這一模式的投資機構並不是少數,這也成為了他當時能很快獲得天使投資的原因所在。

  然而,占得先機的許明卻遭遇到了大麻煩。今年年初一家剛起步的同業競爭企業迅速地拿到了風投的注資,並開始對許明所在的企業進行了一輪強勢的挖角攻略。“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除了我之外,現在企業核心團隊的其他所有人都被對手以高於2倍的薪酬挖了過去。”說這話時,許明一臉的喪氣。

  讓許明頗為鬱悶的是,這是一家零起點的競爭企業,創始人只是因為拿了投資人的一筆資金才開始創業,而眼下的許明因為團隊的支離破碎不得不暫時停滯現有業務的推進。換句話說,許明的創業先發優勢,完全被大玩克隆的“李鬼”項目攪了局。

  “有不少投資機構在看清楚行業、商業模式及發展趨勢時發現自己已落後于同行,因為資本已經砸到了這個行業的頭幾家企業,此時如果他們再跟著投B輪、C輪甚至更後階段的投資,價格勢必會很高。另一方面如果再投行業排名靠後的幾家企業那就更可能是找死。”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投資人張振(化名)告訴記者,有一個可以嘗試的辦法就是,直接找合適的人重新再做一家同業的創業企業。

  於是,就有了類似許明這樣的遭遇。

  隨著驗證商業模式的成本下滑,投資的門檻也被進一步地降低,創業及投資已不是一件稀罕事。事實上,眼下可投資量充裕,好專案匱乏所導致的粥多僧少局面已讓投資機構主動承擔起撬動創業行為的職責。

  在張振看來,對於投資來說眼下不缺好的概念,投資與否更多考驗的還是投資人對行業的時機和成熟度的把握。他舉例,比如2009年投垂直電商還有機會,但現在再投的話肯定就不行。而O2O項目在今年投就會比較合適,如果到明年投的話可能就要輪到C輪甚至是大資本接棒的時候了。“有些領域這兩年不投就會失去先機。”

  所以現在的情況按照張振的說法就是,“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那個店”,錯過了最佳的行業投資期甚至是已被同行拉開了一個身位後,如再想介入的話,資本就會陷入比較被動的局面,但絕大部分情形下,資本方都不會願意做一個落後者或是某個投資行業的出局者。

  基於此,因為投資機構有投資釋放的需求,他們覺得熱門的行業,如果是已經被拉開了差距,找不到合適的項目他們會乾脆創造項目來投資,沒人沒團隊那就拉人來做,尋找合適的人組建創業團隊來做曲線投資。張振說,特別是在資本集中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領域,容易讓不少創業的想法初衷從解決一個行業的痛點變成回應VC的投資需求。

  張振提到了某知名的早期互聯網孵化機構。他直言,該機構的做法就是由機構方來提供創業思路及想法,從外部去尋找他們認為合適的人來實施這個項目。“老實說這樣做有點過,起碼違背了創業的本質。”他說。

  雖然借此投資機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資金的方式來圈定這些投資標的,但這類由投資機構一手促成的項目並不見得在成功上就會比一般的同類項目有更多的籌碼。

  至少,陷入了被動局面的許明就沒打算放棄,他正在一邊尋找新的成員加入企業,一邊則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回因團隊缺口所產生的資源損失。

  “我現在涉足的這塊業務其實並不是短期能夠做起來,需要線下資源的整合以及足夠的線下支撐能力,它更像是一次長跑。”許明在電話裡告訴記者,“相同的團隊再重新開始做這個專案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只是可能因為有之前的經驗,犯錯的幾率會減少,推進的速度會加快,但能否在短期內趕超上我卻很難說。一個有經驗的團隊必然是創業企業持續推進的關鍵因素,但在如何保證持續的問題上,資金的供給並不能解決一切。”

  其實,在與張振的交流中他有談到,時下投資機構都在博弈所謂的風口,有些入行尚淺的機構甚至於在還沒有自我判斷之前就會急著跟風,激烈競爭的背後就會使上一些奇怪的手段。

  記者近日接觸了一家正在進行A輪融資的O2O企業,企業創始人向記者坦言今年在密集接觸了幾十家大小不一的投資機構後,著實被上了一課。他提到,與其中一家投資機構A談了一輪又一輪,自己把創業的思路及業務的佈局想法和盤托出,但對方一直猶豫不決,一會嫌企業的模式太重,一會又指出企業的成長性不夠,折騰了幾個月後最終告訴他決定投資另一家與其模式相類似的同業企業。而投資機構B雖然在短暫接觸後即簽了Termsheet(投資條款清單)進入盡職調查環節,但卻一直拖延進程,並在外故意釋放假消息來嚇退其他投資機構。“現在他們死摳著要我簽業績對賭,其他機構聽說他們要投資我們就都不再跟我接觸了,我感覺自己被他們給耍了。”上述企業創始人頗為氣憤地說道。

  “資本永遠是逐利的,不要指望資本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他們幹的只是錦上添花的事。”這是一位元投資人在私下與記者閒聊時透露的行業心聲,而這其實也是創業企業最忌憚的地方所在。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