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兩岸的危與機

2014-12-01
来源:香港商報

  在臺灣政壇,盛行一種風氣,即重大選舉之前,候選人幾乎都會去廟里拜拜,祈求神明保祐勝選。或許,這次連神明都不支持國民黨,2006年的15縣市如今只保住6城,島內媒體形容國民黨輸得只剩「總統府」,令人唏噓。

  國民黨受創累兩岸

  遭受重創的藍軍,馬英九鞠躬道歉、江宜樺、曾永權、郝龍斌請辭,「內閣」總辭。不過,這只是國民黨災難的開始,內斗或從此掀起高潮。而面對反馬逼宮的馬英九陷入兩難,請辭黨魁就等於跛腳,后續施政難保證;繼續擔任黨主席,黨內無疑陷入隆隆砲聲,永無寧日。更重要的是,民進黨已經進入「準執政」,中生代順利出位,而國民黨人心渙散、青黃不接,短短一年多要收拾殘局東山再起實屬不易,一正一反就意味著政權更替的可能性大增。

  除此之外,對兩岸關系的影響,亦頗受外界關注。一方面,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碰上亟待重整的「內閣」,馬政府還有多少行動力去推動兩岸關系?在民意一邊倒的情況下,一盤散沙的藍委無心戀戰,服貿、貨貿協議進展充滿變數,更不用談其它新的協議。

  尤其是,如日中天的民進黨,將馬英九基於「九二共識」原則辛苦打下的成果一鍋端走,只要民進黨繼續杯葛議事,繼續阻擾兩岸發展,后患無窮。而拿下臺北的柯文哲,號稱超越藍綠,卻從未認同「九二共識」,骨子里還是「臺獨」立場。一旦也是「臺獨」的民進黨上臺,兩岸關系成為民共必須直面的問題。大陸對一中毫無妥協,民進黨對「臺獨」恐怕也沒商談的餘地,尤其是經過太陽花運動之后,一批年輕的「臺獨」分子上位,逼迫民進黨不敢修正「臺獨」黨綱,其中的矛盾無法解決,兩岸關系就猶如砌起一面高牆,難以逾越。

  寧靜革命促馬更重兩岸

  當然,危中有機,不必過度悲觀。這次九合一選舉更多的是對馬英九執政的投票,尤其在經濟不振、食安不斷、政黨惡斗等大環境的信任投票,與藍綠的兩岸政策關系不大。反而是民進黨策動的反馬行動奏效,利用年輕人的熱血渲染反馬情緒,導致年輕選民一邊倒支持民進黨。不過,至今為止,有超過6成的島內民眾依舊認為要保持兩岸交流的現狀。從中作梗,企圖阻擾兩岸關系發展實為下策,就算民進黨想破壞也得慎之又慎。

  而選民如此大的教訓,足以讓國民黨清醒,更加注重兩岸關系的推動,為2016年大選累積更多的籌碼。如果馬英九趁機大刀闊斧、破釜沉舟,服貿任內通過不是沒有可能,其它方面的交流亦將有實質的進展。

  更重要的是,過去20年,政客閉合了自己的眼睛,洗腦了自己的思考,恐懼、逃避、自滿讓臺灣付出沉重的代價。那些所謂的自信,形成了一張錯亂的臉,一半臉張口呼喊奔向世界,另一半臉則關閉看世界的眼、聽世界的耳,民眾不再需要閉關鎖島的執政黨。

  「獨」無門臺缺陸難興

  從這里看,民進黨大勝并不代表其路線獲得選民認同。相反,藍營的潰敗,一方面是中間選民「賭爛」(不滿)國民黨,即便民進黨沒有具體政策,也把票投給了綠營,民眾選的是改變,不是藍綠。另一方面,藍營鐵票寧願棄權也不願投票支持,導致基本票流失,朱立倫得票大減就是因為深藍選民沉默,與民進黨招牌吸票毫無關系。

  國民黨的慘敗則凸顯經濟選民當道,已超越傳統的藍綠色彩區分,更多的民眾看重執政黨的政績,是否給自己帶來切身的利益。所謂的藍綠鐵票,不再是勝選的保證。真正影響選情的,是感到生活艱難、薪水不漲、買不起房子的廣大中產階級。無法滿足這些人的基本生活要求,無論是誰執政,鐵票都有可能一夕間翻轉。而兩岸經合又是臺灣經濟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是出口份額、臺商利益,還是臺灣期望更大的市場,加快區域合作的腳步,這些離不開兩岸經合的推動。如果民進黨一味的拒絕兩岸交流,經濟失去動能,民生、福利等方面無法維持,選民一樣會用對待國民黨的方法對待民進黨,這是綠營不能承受的。

  至於「臺獨」,暫且不論民進黨是否會改變,島內7成的民眾仍舊支持維持現狀,這種民意不容忤逆。而大陸綜合實力再上臺階,通過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在外圍部署反「獨」工作,并削弱美國介入臺灣問題的能力。沒有美國、國際輿論的支持,民進黨想用「臺獨」與大陸較勁,乃天方夜譚。鍾智維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