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簡陋展簽難補腦

2014-12-08
来源:北京日報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展覽現場,幾名觀眾正在認真地欣賞雕漆作品。 本報記者 方非攝

  香港商報網訊:好不容易看到了美輪美奐的藝術精品,卻壓根兒看不懂其中的門道,您說該有多冤枉。這兩天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的不少觀眾,就在高冷的藝術殿堂里著實尷尬了一把。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堪稱是我國工藝美術領域規格最高的展覽。今年的展覽匯集了500多件精品,它們出自全國200余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手,都是平時難得一見的寶貝,自然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鑒寶。展覽現場,每件作品前都擠著不少想要看個仔細的觀眾,人群里不時伸出手機拍照留念。

  說起來,這些展品幾乎個個都有學問,很值得說一說。

  比如河南鈞瓷大家楊志、楊曉峰父子同臺展出作品。老父燒制的瓶子大口大肚,兒子燒制的則是小口大肚。表面看只是形狀不同,其實兒子燒制的這種器形制作難度更高,燒制時散熱稍不及時就會爆裂。還有上海工藝美術大師程美華的絲毯作品《希望》,在傳統絲毯工藝基礎上增加片剪、配色、染色三道工序,使毯子上的數十條魚通過細微的藍色漸變,產生別具一格的動感效果。

  然而,在此次展覽的現場,觀眾們很難知道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仔細看看每一件展品的展簽,上面只寫了工藝簡稱、作品名稱、作者名字和產地,加起來也就十幾個字,其他信息只字不提。不少觀眾盯著展簽看了半天,依然搞不明白眼前的寶貝到底有什么講究,只能帶著一頭霧水悻悻而去。

  如果有工美大師出現在展覽現場,則馬上就被觀眾逮住當講解員。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范福安就被熱情的參觀者圍了起來,只見他一遍一遍講解自己的漆畫作品《月映徽州》,畫面上白色部分使用的原材料是貝殼,而藍色部分則用的是螺鈿,很快就口干舌燥說不出話來。雕漆大師滿建民已年屆七十,在展廳里被觀眾圍了快兩個小時后,更是滿頭大汗,有些體力不支。

  對于這次展覽缺文少字的安排,不少觀眾感到有些失望。一位觀眾說,自己去臺灣旅游時曾參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人家書畫作品的展簽上都有一句話,說明作品特點,有的連缺點也給說出來,這等于是把學術研究成果介紹給觀眾,長知識。”還有觀眾猜測,會不會是因為這個展覽時間較短,組織者犯不上折騰,才忽視了說明文字。一位老人則感慨:“辦展覽的目的就是為了普及藝術,如果不多用些心思讓外行觀眾看明白,這么多工美精品怎么走出藝術界的小圈子?”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